贺斌,男,汉族,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蜀锦织造技艺”代表性省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人物介绍

贺斌,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蜀锦织造技艺”代表性省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1982年开始在成都蜀锦厂从事织锦工作,2002年加入蜀江锦院、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从事蜀锦织造30余年,掌握蜀锦手工织造全套传统技艺。贺大师擅长织造蜀锦传世名锦:《正龙锦》、《百子锦》、《联珠狩猎纹锦》等。2003年开始带徒授艺,组织并亲身参与研究复制历代经典蜀锦作品的保护工程,复制历代蜀锦50余件,同时恢复了蜀锦“小梭挖花”的独特技艺。贺斌大师在研究蜀锦独立大花纹样及手工蜀锦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方面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2017年12月28日,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推荐名单。

个人事迹

1982年至今贺斌先后整理恢复研仿织出明清年间流传的“坐龙锦”,元、明时期“灯笼锦”、“百子图”,宋代时期的“红地八答晕锦”,唐朝时期“对马纹锦”、“蝶纹锦”、“花鸟纹锦”、“联珠狩猎纹锦”,现代的三星堆遗址金面罩锦、熊猫锦、川剧脸谱锦、凤穿牡丹锦等纹样。其中贺斌所创作品“灯笼锦”、“熊猫锦”已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织锦专业委员会,中国织锦工艺陈列馆收藏。在贺斌主导下,公司配合多方调研、学习,成功复制打造出五台手工织机。经过安装和调试,五台织机均能上机织造。

2003年贺斌加入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从事手工织造与传授工作。贺斌于2005年开始带首批徒弟,根据学徒不同的学艺阶段,提升操作技能。经过耐心细致的口传心授,现已满师。2010-2012年贺斌相继带出二、三批徒弟,他们也将成为保护和传承“蜀锦织造技艺”的生力军。

代表作

《波斯蜀锦》

蜀锦《波斯纹锦》解构重塑了唐朝的著名蜀锦《五彩鸟锦》,在传统手工蜀锦织造技艺之上,加入了通经断纬的小梭挖花工艺,突破了蜀锦小花楼木织机织造单元纹样只能在20厘米左右的局限,让之在精巧设计构思后,能织造出大花蜀锦。这是蜀锦大师贺斌在传承的同时不断追求创新的结果。

《成都印象》

此蜀锦作品灵感来源于举世瞩目的古蜀文化三星堆遗址、传统蜀锦纹样及成都市民俗,并以现代的构图形式与色彩元素诠释了三者的结合。“三星堆面具”是古蜀国文化中最具精神文化内涵的形象,代表那个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金沙太阳神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作品用古代蜀锦代表性纹饰——汉菱形锦、唐联珠对鸟锦、宋对莲纹等,结合成都市花木芙蓉、盖碗茶,使作品体现出了成都深厚的人文气质。作品文化内涵特别丰富,是难得一见的蜀锦珍品。

《汉龙》

蜀锦《汉龙》在传统手工蜀锦织造技艺之上,加入了通经断纬的小梭挖花工艺,突破了蜀锦小花楼木织机织造单元纹样只能在20厘米左右的局限,让之在精巧设计构思后,能织造出大花蜀锦。这是蜀锦大师贺斌在传承的同时不断追求创新的结果,无疑代表了手工蜀锦织造技艺的一次巨大的进步与飞跃。该作品取材于汉代飞禽走兽的云龙纹,宏伟雄浑、刚健有力。龙作为百虫之长,也是华夏民族的保护神与图腾,以之为题材的蜀锦并不鲜见,但抽象风格的飞龙作品却少有精品。因此此作极为难得。

《狩猎纹锦》

蜀锦《狩猎纹锦》解构重塑了唐朝的著名蜀锦《四天王狩猎纹锦》,在传统手工蜀锦织造技艺之上,加入了通经断纬的小梭挖花工艺,突破了蜀锦小花楼木织机织造单元纹样只能在20厘米左右的局限,让之在精巧设计构思后,能织造出大花蜀锦。这是蜀锦大师贺斌在传承的同时不断追求创新的结果,无疑代表了手工蜀锦织造技艺的一次巨大的进步与飞跃。

《五彩鸟锦》

蜀锦《五彩鸟锦》还原重现了唐代的著名同名蜀锦,此举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也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内涵。贺斌大师凭深厚的功力和经验,使用传统手工蜀锦织造技艺,完美的再现了作品的唐朝富丽风貌。锦面以团形瓣作环,环内鸟儿站立于联珠台上,嘴衔联珠绶带,颈部和翅膀也分别饰有联珠绶带图案。经线用大红作地,以蓝、绿、白、黄四色显花,有时则将五色分区换色,或用更多的色彩表现,给人以色彩斑斓美不胜收之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