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丘县,历史上曾两次设立,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第一次是在隋朝时期,由营陵县更名为营丘县,属于北海郡。唐朝初期,一度改为杞州,后恢复为营丘县,最终于武德八年(公元625年)被撤销,其地域并入北海县。第二次出现在辽代,作为兴中府的一部分,后来经历多次行政变更,直至元代时被废除。
历史沿革
杨坚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将营陵县更名为营丘县,继续归属于北海郡。到了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营丘县短暂改制为杞州,但在两年后再次变回原名。然而,在武德八年(公元625年),营丘县被撤销,其领土并入了北海县。此外,辽代时期,霸州市霸城县分出一部分设立了营丘县,最初隶属于霸州。随着霸州升级为兴中府,营丘县随之成为兴中府的一部分。金朝期间,营丘县更名为洪宁县,仍然隶属于兴中府。元代初期,兴中府被降级为兴中州,随后洪宁县也被废除了。
自然地理
营丘县的具体地理位置已不可考,只知道它曾经存在于兴中府(即今天的辽宁朝阳)一带。
史籍记载
关于营丘县的历史记录主要见于《大元一统志》和《辽史》等文献。据《大元一统志》记载,兴中原地区在元代经历了多次行政变动,包括兴中县和洪宁县的设置与废除。而《辽史》则详细描述了兴中县和营丘县的建立过程,以及它们与霸城县的关系。
参考资料
营丘.国学迷.2024-09-12
《大元一统志》.故宫博物院.2024-09-12
《辽史》位列二十四史,为何辽代不被后世承认?三千字看懂辽国史.搜狐网.2024-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