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墓,即范蠡西施墓。坐落于安徽省涡阳县西阳镇范蠡村,是人工垒起的一座土丘,又叫峨眉山。史载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灭吴后,功成身退,偕西施游齐、鲁、后商,晚年定居于范蠡村。范蠡、西施辞世以后,合葬在涡河南岸的西子河旁,坟墓高如土山,四周松柏翠柏环绕,庄严肃穆,与涡河北岸的老子庙遥遥相望。墓前建有范子祠,范蠡是依道经商、致富济贫的商祖,民间奉之为财神,世世代代受到信徒虔诚祭祀。

1981年,该地被载入《中国名胜大词典》,由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出版、赵社民主编的《中华名人墓葬》亦有详细记载。

所处位置

上海市

在研究上海市金山地区的历史和发展的过程中,从留存于《金山县志》的古地图中发现在公元322年古人绘制的《金山地图》中:清晰地标注着“西施坟”的坐落方位。这令人非常惊讶,因为当时绘制的地图,离开《史记》中所记载的勾践复国,卧薪尝胆,范蠡用计,西施美人,夫差亡吴,时间仅有不足795年。如果古地图是真实的,那么西施帮助勾践复国后的隐居生活,安享晚年应当是在现在的上海金山区了。

安徽省涡阳县

史载:越国大夫范蠡,助越灭吴后,功成身退,偕西施游齐、鲁、后商,晚年定居于此。范蠡、西施死后葬在西子河畔。司马迁所说的陶,“据天下之中”,应该是个水、陆皆能四通诸侯各国的地方。对于今安徽涡阳来说,历史上的东、西、北方,都是古代中原地区,南方正是刚刚壮大起来的吴、楚、越地。涡水西北通黄河,东南通淮河达长江。它正符合“据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此外,《战国策》中有一段秦“客卿造”对镶侯说的话。客卿造对镶侯魏崖说,秦国封你“陶”地,你必须攻打齐国,“陶”可以存在;而攻齐不成“陶”地也就不能存在了。燕国曾经下齐七十余城,你可以利用燕国攻齐,可派人去对燕国相国说,攻齐国,你若能灭亡齐国,就可以“封君于河南省,达途于中国,南与陶为邻,世世无患。”这段话点明了陶的地理位置,封燕相国于河南,南与陶为邻。这河南之南,必为淮北市之地了。河南之南,“南与陶为邻”,这地方正当今之范蠡墓所在地的历史地理范围。所以这个“陶”,正是今天的安徽涡阳县西阳镇,因此涡阳县的范蠡墓才是真正的范蠡墓。

参考资料

皖北纪事之范蠡墓.皖美宿州.2024-03-07

【老子故里】涡阳地名故事之三十八:范蠡西施墓.走遍涡阳.2024-03-07

西施墓.金山嘴渔村.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