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氏宗祠
史氏宗祠在州下应史家码村。该祠位于村东北面,建于清代,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史氏“一门三宰相,四世二封王,七十二进士”,被誉为“北宋杨家将,南宋史家相”。其中史弥远曾任赵扩、赵昀两朝宰相达26年。
史家宗祠由四面高墙围护的二进、二厢、二明堂、一戏台组成,在明、清、民国期间多次改建修缮,后由村民集资修复而成,凝结的是史家人对家族文脉的坚守与传承。其中,先辈史诏奉行的“孝、友、睦、姻、任、恤、中、和”八行义举,更是为史家家训代代相传。
布局
史氏宗祠位于史家码村东北地区面,如今史家码村虽然随着旧村改造已经拆迁,但史氏祠堂作为文化保护单位被保留下来。史氏宗祠由四面高墙围护的二进二厢二明堂一戏台组成。宽敞庄严的祖堂中心,里面悬有四明史氏历祖的画像,正中间挂着清代雕刻的“八行堂”三个大字,旁边匾额上写着先祖史诏传下来的家范:孝友、睦姻、任恤、中和。宗祠门口石刻了这八个字并做出详细解释:善待父母则为孝,善待兄弟则为友,善待内亲则为睦,善待外亲则为姻,信于朋友则为任,仁于州里则为恤,天下大本则为中,达义利之分为和。
历史
史诏是四明史氏第四代,以孝行闻名,乡民有争斗,都到史诏处寻求裁决。北宋年间朝廷要求各地推荐八行(孝、友、睦、姻、任、恤、中、和)之士,明州知府将史诏上报。皇帝下旨征史诏入官,史诏不就,坚持在家侍母。朝廷多次派官员相邀,史诏多次婉辞并迁址隐居,宋徽宗得知后特赐号“八行高士”,将史诏树为道德楷模。自此,“八行”就作为四明史氏的堂号。
参考资料
鄞州下应街道史家码村:千年古村 人文水乡.中国宁波网.2024-04-08
媒体看鄞州:浙江新闻频道专题关注鄞州宋韵文化[图].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4-04-08
史氏先祖“八行”家范深入后人心.宁波网.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