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思维(英文:Conventional thinking),也被称为常规、规则、共同实践、惯例、惯常做法,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
定义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方案、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在于“常规”,其特征表现为个体在长期遵循某种规律或模式下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和主观能动性,这些行为习惯和主观能动性会影响并可能决定个体未来的相关活动。
相关概念区别
常规思维与定向思维、感性思维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定向思维是在动力定型驱使下,按照既定的方向或程序进行思考的过程,它与发散思维相对。感性思维则是指在分支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协同认知来理解和定义事物的存在状态。在这三种思维方式中,由于主观作用力的影响,定向思维的程度低于常规思维,而常规思维则低于感性思维。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种思维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都可以随着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同时,常规思维既可以表现为定向思维,也可以表现为感性思维。例如,猫抓老鼠这一行为就是一种典型的定向思维,而某些人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却坚持某个问题的观点,则属于感性思维的表现。
参考资料
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百家号.2024-10-25
《常规思维》.在线汉语大词典.2024-10-25
创新思维:如何打破常规思维?.百家号.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