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1530年-?),字德基,号定庵,明朝政治人物,东莞市县(今属东莞市)人。祖父陈志敬为明代乡贤,父亲陈廷对曾组织乡人抗御海寇侵袭。陈履自幼受贤良熏陶,未满二十岁,文章学行誉满东莞,被县令孙学古赏识并提拔。嘉靖三十七年(1588年),陈履科中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成为进士,官任浦圻县令。
陈履在任期间,目睹民众赋税繁重,失业者众多。为了改善民生,他亲下乡间,实行免劳役、宽赋税,奖励耕织。在他的努力下,数年后,赤壁市民众得以安宁。离任时,百姓纷纷挽留他,并立祠铭记他的功德。
人物介绍
父亲陈廷对,明时海寇犯乡,组织乡人抗御有功。陈履自幼受贤良薰陶,遂承祖训,未到二十岁,文章学行誉满莞邑,为县令孙学古赏识,提拔。嘉靖三十七年(1588年)科中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名登进士榜,官受浦圻县令。陈履到任后,目睹民众赋税繁重,流离失业者触目惊心。陈履亲下乡间,体察民情,实行免劳役,宽赋税,奖励耕织,数年后蒲圻民众得以安宁。当他离任时,百姓相沿不绝,到衙署挽留他,后来还立祠铭记他的功德。
以父母官为己任
陈履为官清廉,以静养威,判案公平,以父母官为己任。有一年水灾,潦水淹没庄稼,他亲自驾小舟视察灾区,了解灾民心声,并交灾情上报朝廷,争取赈济。有一年,御史下令各地方官举行镇压肇事饥民,唯独陈履没有行动,他说:“怎能以百姓性命迎合上级意旨,献媚邀功?”后来迁官苏州市海防同知。任前,倭盗结患,陈履署任后,调遗兵船治安督政有功,年长日久,缉获一些盗贼银饷,手下之官萌生私欲,陈履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荀私情,教育部将,其部属感悟并致书感谢启导之恩,书云:“闻命惭交并,如梦甫醒,明公执法如山,诚药石爱我矣!”后来陈履以丁忧念归故里。不久吴士夫启奏朝廷,借他一年,督修苏州水利,未几并晋升为户部员外郎。当时王世贞曾写诗送别:“上佑重辉泽国乡,中朝新拜地官郎,逾深竹马他年意,不改银鱼旧日光,奏计有人贤尹铎,采风何议难弘羊,临岐更?拭枯眼,为有闾阎泪满行。”
晋升监督浙江税务
陈履晋升后,监督浙江税务,正值浙江省一带天灾人祸,他为民请命,上奏皇朝:“浙民哮哮,救死不暇,臣奉职无状,愿以后期请罪,不忍督促填沟壑,伤陛下好生之仁。”其文陈情恳切,皇上下旨宽限税赋之量。旋升郎中,督饷州,成绩显。当时尚书杨俊民给以记功请赏,并升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使,备兵苍悟,后来积劳成疾,退仕归乡。
陈履为官二十余年,家业田产依旧无增,世称廉洁之官。他为人好交文人雅士,太仓市王世贞,安定皇甫方兄弟,以及广东省黎民表、欧大任等经常酬唱相和。退职后复与南海郭棐、陈堂、姚光泮等十六人结社研文,吟咏不辍,有《悬榻集》风行于世。此外,陈履继承祖德关心家乡盐民疾苦,多次上书朝廷,为民请免赋税、徭役,乡亲感念他的恩德,后人建祠,把他与祖父志敏一起供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