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颏鱵
皮颏(Dermogenys pusilla),俗称白金日本下鱵鱼,也叫银水针,又称马来亚半喙鱵,是鱵科皮颏鱵属的一种家鱼。皮颏鱵体态细长,吻尖,体色呈银白色。成年雌鱼体长约7cm,成年雄鱼体长约5.5cm。皮颏鱵主要分布于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老挝、柬埔寨、越南等国的溪流、湖泊、下水道中,也包括这些地方的中大型河流和水田。这种鱼的颜色因产地而异,是皮颏鱵属的模式种。非食用鱼,观赏鱼类。
形态特征
皮颏鱵体呈棒状,下颌形成一突出的喙,形如针,前上颌骨于吻端形成一扩大的平三角区。背鳍位于体后,胸鳍普通大。池沼公鱼有鲜艳的婚姻色,母鱼体型较为粗大,臀鳍形状也不相同,雄鱼的臀鳍特化为交配器,猛地看上去就像被谁咬掉了一半似的。雌鱼的臀鳍是一片三角形的的鱼鳍,外观同孔雀花鳉的臀鳍很像。皮颏鱵具有性二型特征,雌鱼比雄鱼更大,长达7厘米(3英寸);雄鱼只有约5.5厘米(2.2英寸),通常在背鳍和喙上有红色或黄色斑块。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亚洲地区的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孟加拉等国的溪流、湖泊、下水道中,也包括这些地方的中大型河流和水田,极少发现于海洋。
生活习性
皮颏鱵是一种卵胎生鱼类,在野外有时能在上游的红树林发现它们的小鱼。以小型昆虫为食,包括甲壳亚门和昆虫幼虫,尤其是蚊子幼虫和落在水面上的飞行昆虫。与所有半喙鱵一样,当鱼张开嘴时,上颚会向上抬起。在野外和水族馆的环境中,弱势的雄性会快速游走以逃避与其他雄性之间的打斗,因此很少有打架的情况发生。然而,在他们分布的地区,人们却常常用皮颏鱵之间的打斗来赌博,就像将军虫或者斗泰国斗鱼一样。雄鱼会互相争斗,锁住颚部,争斗时间长达三十分钟。
和其他淡水鱵鱼一样,皮颏鱵。当然也包括皮颏鱵属其他鱼类,对pH和硬度的突然变化非常敏感,然而它们的适应性也很强,能轻松适应酸性淡水到碱性盐水的任何水质。
保护级别
未列入任何保护名录。由于该种能够进行人工繁殖,很少有野外捕捉的个体进入观赏鱼流通领域。
主要价值
非食用鱼,观赏鱼类。
人工繁殖
皮颏鱵的亲鱼一般在水面交配,雌鱼和雄鱼会并排游在一起,然后一起扭动身体,这一过程比较短暂,不过比较频繁,有时一条雌鱼会同时和几条雄鱼交配。此鱼最大的繁殖特点是卵胎生,雌鱼在大约一个月的妊娠期后会生下约二十条幼鱼。当雌鱼怀着小鱼时,腰身要明显圆滚很多,腹部向下凸出。雌鱼每次生产数量不一,少则几条,多则六七十条,一般在二三十条左右。刚出生的幼鱼体长4~5mm,体色铅灰色,这时候已经有点点突出的嘴尖了。
早产的幼鱼会带着卵黄囊,沉在水底,在水底颤抖着游动,健康的幼鱼会浮在水面游动,幼鱼和亲鱼要分开饲养,要对幼鱼特殊照顾一些。挑选亲鱼时,雄鱼数量是雌鱼的三倍,尽量选择身体强壮,吻型端正的鱼,雌鱼越大越好,一定要挑选浮在水面上的鱼。饲养亲鱼时保证食物充足,多喂动物性饵料,保证营养均衡。饲养用水保证陈旧且清澈,不能像其他胎生鳉鱼一样采用“新水刺激法”刺激雌鱼生产,早产的幼鱼特别容易死亡,最好让雌鱼自然生产。新生的小鱼单独饲养,容器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最好有水妖精辅助,要采用原缸的水饲养幼鱼。刚出生的小鱼不是很小,建议碾碎的优质饲料和孵化出来的丰年虾一同投喂。
水族箱中的皮颏鱵
皮颏鱵以及皮颏鱵属中的其他物种作为水族馆鱼类被广泛交易,有时以“银色半喙鱵”或“金色半喙鱵”等名称出售,取决于鱼的颜色。刚被引入水族箱时,皮颏鱵是胆怯的鱼类,容易受到惊吓,甚至会疯狂地游动,甚至撞到墙上。然而,一旦它们适应了周围环境,它们就会变得活泼,容易照料。
参考资料
Dermogenys pusilla.FishBase.2024-09-04
白金水针鱼介绍.水草缸木.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