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文集》是由许良英、李宝恒、赵中立编译,商务印书馆于2009年12月1日出版的图书。该书收录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关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和一般自然科学方面的代表性论述,主要包括他自己撰写的文章、讲稿、通信,以及其他人士撰写的关于爱因斯坦的谈话记录。此外,书中还包括几封他人撰写的相关通信,作为附件。
内容简介
爱因斯坦成长于物理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他与其他一代物理学家共同推动了物理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有很大影响的自然科学家。他一生的活动时多方面的,其思想也是非常庞杂的。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在近两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至19世纪中期,随着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建立,尤其是迈克尔·法拉第和詹姆斯·麦克斯韦在电磁学上的贡献,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让当时的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已解决,留给后来者的只有细节上的补充与发展。然而,历史的发展却出现了转折,一系列古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现象相继出现,如以太漂移实验、元素放射性、电子运动、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自然科学家,他的活动范围广泛,思想复杂多样。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科学工作和哲学思想的看法存在争议。《爱因斯坦文集》的编纂旨在为爱因斯坦的研究和讨论提供原始资料。对于宗教,爱因斯坦强调对超越个人价值观的思想的热忱和坚持。他认为,主张人格化雅威存在的教义不会被科学彻底否定,因为它总能在科学尚未触及的领域中存活。尽管如此,他相信这类教义的行为既不可取又可悲,因其不利于人类进步,最终将失去影响力。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认为宗教与科学之间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他指出,科学若无宗教就如同跛行,而宗教若无科学则如同盲人。他坚信,宇宙宗教情感是科学研究与创新的基础与动力。爱因斯坦明确表示,宇宙宗教情感是科学研究中最有力、高尚的动力。如果没有这种热情,便无法在理论科学的开拓工作中取得成就。他还提到,如果不对理论构造能否把握现实持怀疑态度,或者不相信世界的内在和谐,那么科学便不可能存在。这种信念始终是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在《科学与宗教》一文中提出,科学只能由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并渴望理解事物的人创造。他认为,这种情感的源头在于宗教领域。他无法想象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会缺乏这种深厚的信仰。此外,爱因斯坦认为宗教的道德教育职能在科学成果利用方面起着引导作用。一方面,科学能激发宗教情感,并促使宗教不断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宗教的目标依赖于科学来实现。爱因斯坦认为,确定基本价值与目标是宗教的重要职责。他指出,客观知识是我们达成某些目标的强大工具。这是因为科学家坚信世界的规律性和可理解性,他们的目标正是揭示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即宇宙秩序的内在和谐,而这需要不断地追求知识才能实现。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将自己的理论描述为“宇宙的宗教”,其使命是探索自然界和思维世界中展现的崇高庄严和不可思议的秩序。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裔犹太人,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是相对论——“质能关系”的创立者,同时也是“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拥护者。爱因斯坦被认为是继伽利略·伽利莱、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及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时代周刊》将他评为“世纪伟人”。
出版背景
编辑推荐
《爱因斯坦文集(增补本·第1卷)》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后记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颇具影响力的自然科学家。他的活动丰富多彩,思想纷繁复杂。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科学工作和哲学思想的评价存在分歧。为了方便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我们编译了这部资料性质的文集。该文集始于1962年的编译工作,最初命名为《爱因斯坦哲学著作选集》,后来扩展内容,更名为现名。第一卷汇集了爱因斯坦关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和一般自然科学方面较为典型的论述,主要内容是他本人撰写的文章、演讲稿和通讯,同时也包括其他人撰写的关于爱因斯坦的谈话记录(或报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人为之撰写的通信(或回复),作为附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作品除自然科学哲学和一般科学方面的论述外,还包括了大量的专业性科学论文(包括相对论、量子论、分子运动论等)和社会政治言论(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宗教观等),这些都是研究这位科学家思想的重要文献,我们将继续编译。在编译这个文集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北京、上海市、浙江省等地多位同志的热情帮助。有些同志直接参与翻译、校对工作,有些同志协助提供资料,因此,这个文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我们要向所有给予帮助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序言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所创立的相对论和揭示的辐射粒子性,随后被发展到微观客体的波粒二象性,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对唯物论哲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他同时又是一位富于哲学探索精神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先后生活在帝国主义政治漩涡中心的德国和美国,在恶劣环境下坚持反对侵略战争,反对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为人类的进步进行不懈奋斗。
参考资料
许良英:一部多灾多难书稿的坎坷传奇历程──《爱因斯坦文集》再版校订后记.爱思想.2024-08-20
爱因斯坦文集(全三卷).读书网.2024-08-20
爱因斯坦文集(全三卷).豆瓣读书.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