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虎天牛,又称虎天牛、虎斑天牛,属于鞘翅目天牛的一种昆虫。其幼虫对桑树枝干造成严重危害,导致树木营养和水分传输受阻,影响桑叶产量和品质。近年来,这种害虫在北方老桑园中广泛传播,寄生率达到60-80%,对桑叶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形态特征
桑虎天牛的成虫体长约16-28毫米,外形类似胡蜂。它们的触角较短,只达到鞘翅基部的位置。前胸背板呈近球形,具有黄、赤褐、黑色的横条斑。鞘翅基部宽阔,翅膀上呈现出黄色和黑色相间的斜带。雌性个体的前胸背板前端颜色鲜艳,腹部末端尖锐且暴露在外,而雄性的前胸背板前端则呈现灰黄色至褐色,腹部末端被鞘翅目覆盖。卵长约为5毫米,形状为长椭圆形,颜色为乳白色。末龄美国白灯蛾体长达80毫米,呈浅黄色,体型圆筒状。头部较小,隐藏在第一胸节内部。第一胸节膨胀,背面前缘及两侧均有一块褐色的斑纹。腹部各节背面和腹面都带有黄褐色的步泡突。裸蛹长度约为30毫米,形态为纺锤形,颜色为浅黄色。
分布范围
桑虎天牛在中国的主要桑蚕地区均有分布。
生活习性
桑虎天牛在辽宁省和山东省大约三年发生两代,以幼虫状态过冬。次年四月中旬开始活动,五月至六月下旬的老熟幼虫逐渐化蛹,六月上旬开始羽化并交配产卵,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进入羽化的高峰时期。成虫出洞后迅速交配产卵,孵化后的美国白灯蛾蛀食直至十一月上旬便过冬。第二年春天继续为害至七月底至八月初,成虫羽化出洞,完成一代;整个过程历时十四个月。成虫再次产卵后孵化的幼虫需要经历两次冬季,在第四年的六月再次羽化,总共经过二十二个月才能完成一个世代,因此完成两个世代大约需要三年时间。该物种的世代重叠现象非常明显。卵期平均为十点六天。幼虫蜕皮五至六次,成熟后向上蛀食七至八厘米,在隧道的一侧钻一个椭圆形的蛀入口。成熟的幼虫通过蛀入口深入木质部,形成“7”字形隧道,并咬碎许多木屑来堵塞隧道上方,形成蛹室,在蛹室内化蛹,蛹期为二十一天。成虫羽化后会将木屑和虫粪推开,然后从原来的蛀入口咬破表皮而出洞。雌虫将卵产在树干的裂口或缝隙中,每次产一枚卵,每个雌虫最多能产一百零四枚卵。雌虫的寿命为十八点六天,雄虫的寿命为二十四点八天。不同品种之间的受害程度有所不同:秋雨、铁把、剑持、桑树等品种受害较重,而大白条、西昌市、嘟噜桑等品种受害相对较轻。地桑、无干的密植桑不受害。树龄大的受害较重,树龄小的受害较轻。生长旺盛、树皮裂缝少、枯死组织少的受害较轻。天敌包括啄木鸟。
危害
桑虎天牛的幼虫蛀食桑树枝干,导致隧道宽大,树皮龟裂,养分、水分传送受阻,使桑树枝细叶小,产量降低,严重的大量枯死。近年该虫在北方老桑园中为害猖獗,有的寄生率高达60-80%。严重影响桑叶产量、质量。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1. 在六月上旬至八月上旬期间捕捉成虫。
2. 刺杀桑皮内的幼虫。
3. 对挖掘出来的枯死株,应在五月下旬之前焚烧处理。
化学防治
1. 当发现树皮上有油浸状的小黑点时,应及时捕杀树内的美国白灯蛾。夏伐之后应再次仔细检查。
2. 必要时使用毒签插入最下面的蛀孔,或者使用80%敌敌畏乳油10倍液浸泡过的棉球塞住蛀入口。也可以在夏伐后使用50%杀螟松乳油100倍液喷洒树皮。
天敌保护
应注意保护天敌,如啄木鸟等。
参考资料
桑虎天牛的初步研究.百度学术搜索.2024-09-02
桑虎天牛蛀干为害与桑叶损失率的关系.百度学术搜索.2024-09-02
桑虎天牛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百度学术搜索.2024-09-02
不同药剂处理对桑虎天牛幼虫防治效果初探.百度学术搜索.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