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华(英文名:Fang-Hua Lin),1959年3月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美国华人数学家,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Silver讲席教授、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数学学会会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
林芳华于1977年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1981年毕业。随后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偏微分方程与应用数学专家Robert Hardt教授。1985年,林芳华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获P.Sloan奖学金。1985年至1987年,林芳华在纽约大学柯朗研究所从事助教工作,1988年,任芝加哥大学数学系正教授。1989年,林芳华回到纽约大学,成为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终身教授。1990年,他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作45分钟大会报告。2002年被聘为纽约大学首批Silver讲席教授,并于同年获得美国数学会Bocher奖。2004年,林芳华获得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陈省身奖。
林芳华的研究领域为经典分析和应用分析、偏微分方程、几何度量理论和变分微积分。他曾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并在Acta 数学,Ann. Math.,JAM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了200余篇论文。
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1959年3月,林芳华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澥浦镇十七房郑家河跟沿。受“文化大革命”影响,他从小学三年级才开始接受系统教育,五年级时开始学习解方程,此后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在求学过程中,他曾受到一位教师的指导,该教师提供了一些“文革”前出版的数学读物和专业书籍,对其数学启蒙产生了积极影响。
“文革”期间,林芳华曾作为知青在镇海海塘当石头搬运工。1977年,他在宁波市骆驼中学完成高中学业。同年中国恢复高考,他以在职身份参加考试并被浙江大学数学系录取。入学初期,尽管基础相较部分同学稍显薄弱,但他在数学问题求解方面展现出较强能力。大学期间,在郭竹瑞与董光昌两位教师的指导与推荐下,林芳华坚定了从事数学研究的方向。1981年本科毕业后,他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师从偏微分方程与应用数学专家 Robert Hardt 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85年,林芳华获得数学博士学位,并获得阿尔弗雷德·P·斯隆奖学金(Alfred P. Sloan Fellowship)资助。
学术经历
1985年至1987年,林芳华在纽约大学柯朗数学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该研究所在偏微分方程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在此期间,他的研究涵盖几何测度论、偏微分方程、几何分析等多个方向,并取得了重要进展。1988年,年仅29岁的林芳华被芝加哥大学数学系聘为终身教授。同年,他走进白宫接受美国总统青年奖。1989年,林芳华回到纽约大学,成为科朗研究所的终身教授,同年获Sloan研究奖和美国总统青年奖。同年,他首次回到中国访问交流。
1990年,林芳华受邀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国际数学大会(ICM)作45分钟报告,是继陈景润、吴文俊之后又一位受邀作此类报告的华人数学家。2002年,林芳华被聘为纽约大学首批Silver The Professor之一。同年,获得美国数学学会博谢纪念奖。
2004年,他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同年12月17日,时任浙江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纽约大学数学教授的林芳华荣获2004年陈省身奖。2006年10月,林芳华教授被四川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侨办评为“为国服务十大杰出海外留学人士”。
2012年起,林芳华参与上海纽约大学的筹建工作,曾担任副教务长,并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创立“华东师范大学–纽约大学数学联合研究中心”,担任该中心的联合主任。他主持并参与数学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设计,创办本科生荣誉数学项目,并长期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程,致力于本科数学人才培养。2023年6月,林芳华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邀请访问该校,并在“大师论坛”作题为“Weak Averaging and Strong Analytic Properties of Elliptic Operators——A View on Quantitative Homogenization”(《椭圆算子的弱平均与强解析性——从定量均匀化观点看》)的学术报告。自2023学年起,林芳华每年春季学期在上海纽约大学授课,秋季在纽约大学任教。
2024年6月,林芳华应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邀请访问该校,并在南湖图书馆报告厅作题为《Flows of Geometric Objects in Fluids--Open Problems》的学术报告。同月,他应华中师范大学邀请访问,并与该校师生就液晶理论中的数学模型等问题开展学术交流。访问期间,他作题为 羧基液体丁腈橡胶 晶体 Droplets: Observations, Numerics, Models and Analysis 的专题报告,介绍液晶理论中若干重要数学模型的研究背景,总结近三十年来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多个尚待解决的学术问题。2025年4月30日,林芳华获选202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院士。
研究领域
林芳华的研究领域为经典分析和应用分析、偏微分方程、几何度量理论和变分微积分。
学术任职
林芳华担任多个国际数学期刊的编委,以及学术兼职,包括:
学术贡献
学术报告与讲座(部分)
学术贡献
林芳华在几何测度论、偏微分方程、几何分析等数学领域有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液晶(liquid 晶体)晶格组合的方程性质方面,有很大学术成就,被公认为是这一方面的代表。林芳华最近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刻划超导、超流物理性质的金兹堡–朗道方程(Ginzburg–Landau Equation)方面,以及在调和映照方面。
个人专著
林芳华著有多部学术专著,包括:
此外,林芳华在 《Annals of Mathematics》《Acta Mathematica》《Inventiones Mathematica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Communications on Pure and Applied 数学》等国际顶尖数学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人才培养(部分)
林芳华指导过多位博士生,包括:
获奖与荣誉
个人生活
林芳华的母亲及兄弟姊妹居住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他每年都会返回家乡探望亲属,并持续关注当地的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
人物评价
林芳华教授惜时如金,不愿为非学术性的应酬、演讲浪费时间,但却乐意与国内数学界的同行一起座谈、活动,不遗余力地传递学术信息,共同了解、掌握世界数学研究的最新动向。他在刻苦钻研数学之际,还十分关心国内数学界的发展和家乡的建设。每年他都会数次回国,开讲座、做讲学,为国内的数学发展和数学人才的培养尽心尽力。(中国宁波网 评)
近20年来,林芳华教授每年回国工作三个月左右,在美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北京、上海市、杭州市之间来回穿梭,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组织多种学术交流和专题讨论班、暑期讲习班、讲座等形式,为发展祖国的数学事业、培养青年人才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一切,源于他对数学的一片痴迷,源于他对祖国的一腔赤诚之心。(中国宁波网 评)
林芳华教授在几何测度论,偏微分方程,几何分析等领域有突出的贡献,在纯粹数学与物理工程应用领域如超导刻画等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中国科学院 评)
林芳华教授是创立严格的液晶体数学理论的学术领袖;他最先对Ginzburg-Landau涡旋的动力学规律给出严格的数学证明,从而解决了该领域久未解决的问题;他获得了关于调和映照及其热流的爆破现象、奇点及能量量子化等许多数学结果,它们至今仍是最佳的;他最早建立了映到球面的能量极小映照的奇异线的整体刻画;他开创了关于唯一延拓性理论的定量研究;对著名的混合平均理论,他引进了紧性方法并解决了一系列大问题;林芳华教授近年来研究了各种复杂流体,他的关于粘弹性流体的Oldroyd模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流体的微观-宏观模型的研究工作都是奠基性的。(上海纽约大学 评)
参考资料
数学家林芳华:从纽大到上纽大,一个赤子的四十年.上海纽约大学.2025-05-01
林芳华.上海纽约大学.2025-05-01
镇海籍杰出青年数学家林芳华:享受数学.中国宁波网.2025-04-30
数学家林芳华:从纽大到上纽大,一个赤子的四十年.新浪微博.2025-05-01
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林芳华教授访问我校并做客“大师论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2025-05-01
祝贺!上海纽约大学数学联聘教授林芳华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 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2025-05-01
镇海,宁波帮的发祥地.凤凰网宁波.2025-05-01
国际著名数学家林芳华院士应邀来访我院开展学术交流.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2025-05-01
华裔教授林芳华和田刚当选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新闻网.2025-05-01
【名师导航】国际著名数学家林芳华院士应邀来我系做学术报告.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2025-05-01
林芳华.未来科学大奖.2025-05-01
林芳华.上海纽约大学.2025-05-01
林芳华(短期).林芳华(短期).2025-05-01
屠呦呦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新浪网.2025-05-01
国际著名数学家林芳华教授访问武汉物数所.中国科学院.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