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法扬斯

法扬斯

卡西米尔·法扬斯(Kazimierz Fajans),1887年5月2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是一位波兰犹太裔美国物理化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无机化学和放射化学。他在1913年与F.索迪独立提出了放射性位移定律,并在1918年与O.赫尔曼·戈林共同分离出91号元素的第一个同位素。他的研究成果对放射性物质的分离和离子的极化作用有重要贡献。1975年5月18日,法扬斯在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逝世。

人物经历

法扬斯在1904年从华沙一所中学毕业后,赴德国学习化学,先后在莱比锡市海德堡苏黎世学习。1909年,他因在手性化合物不对称合成方面的研究在海德堡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1910年,他赴英国曼彻斯特,加入欧内斯特·卢瑟福的实验室。1911年至1917年,他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工学院工作,从助教升至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放射现象。1917年,他接管了慕尼黑大学的物理化学系,并在1932年成为洛克菲勒基金会创立的物理化学研究所的所长。1935年,由于纳粹的迫害,他离开了德国,短暂在剑桥停留后,移居到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在密歇根大学任教至1957年。

主要贡献

法扬斯的重大贡献是1913年和F.索迪彼此独立提出放射性位移定律,指出UX() 应该经过两次β-衰变才能转变为。此外,他还和O.赫尔曼·戈林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一起分离出91号元素的第一个同位素“”(brevium或)。他在放射性物质分离方面提出了共沉淀规则:放射性元素与离子晶体中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溶解度越小,则放射性元素被载带越多。他在研究正、负离子的极化作用时,提出了有利于极化的三种规则:正离子半径小;负离子半径大;离子的电荷数大,通常称为“法扬斯规则”。利用上述规则可解释元素周期表(见彩图元素周期表)第2、3周期中一种元素的性质与位于右下方另一种元素的性质相似的现象,称对角线关系。著有《化学元素的放射性及其理论的新发展》(1919,第4版)、《放射性元素和同位素》(1931)、《物质的化学力和光学性质》(1931)、《物理和化学的实践》(1935,第2版)和《化学键的量子理论》(1941)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