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兰,女,1966年出生,湖南长沙人,博士,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人大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媒体研究所所长等,2015年调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先后出版《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结构、功能、效果研究》(合著)等著作或教材。
彭兰先后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全国高等教育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三获奖者)、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三获奖者)等多项奖励。入选过教育部2006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市社科百人工程。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曾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对网络传播及新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项目《数字时代新闻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结构、功能与效果研究》(第二负责人)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网络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冲击与影响》(参与)
*北京市教委《网络传播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研究》
*北京市委宣传部《关于互联网新闻跟贴的调研》
*杭州市委《杭州和谐社会研究》(参与)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传播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新闻业务规律及发展前景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媒介发展与中国社会人的变革》
研究领域
网络传播、新媒体、媒介融合。
人物著作
*《网络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网络新闻编辑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助理网络编辑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8月
*《网络新闻学原理与应用》,新华出版社,2003年3月
*《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网络信息制作与发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点击美国在线》,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4月
翻译作品
*《网络新闻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新华出版社,2004年1月
代表论文
*《数字化时代的BBC》《国际新闻界》,1998年第4期
*《透视网上聊天》《光明日报》,1999年7月28日
*《网络带来的变革》《中国记者》,1999年第10期
*《重新认识互联网》《中国记者》,2000年第5期
*《网络与跨文化传播问题初探》《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国际新闻界》,2001年第3期
*《关于大陆互联网站外来文化传播状况的实证研究》《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1期
*《什么是真正的多媒体报道》《中国记者》,2003年第1期
*《网络新闻传播结构的构建与分析》(上)、(下)《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1期,2003年第3期
*《香港网络媒体发展概况》《国际新闻界》,2004年1期,《世界华文传媒年鉴》,2003年
*《主流化与边缘化——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双重轨迹》《中国记者》,2004年第5期
*《中国互联网展望——技术变革与发展动向》《亚洲传媒研究》,2004年
*《中国网络新闻十年六大变革》《网络传播》,2005年第1期
*《RSS挑战网络信息生产与消费》《中国记者》,2005年第12期
*《新一代互联网:再次改写的新闻传播景观》《传媒》,2005年第12期
*《新媒体:大有可为的公共信息平台》《中国记者》,2006年第2期
*《从新一代电子报刊看媒介融合走向》《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7期,《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06年第11期
*《媒介融合时代的合与分》《中国记者》,2007年第2期
*《网络文化发展的动力要素》《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4期
*网络新闻专题编辑系列之一、之二、之三《中国编辑》,2007年4期、5期、6期
*《三极格局下的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中国网络媒体的结构特征》(第二作者)《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6期
*WEB2.0.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社会意义《国际新闻界》,2007年10期
*传播者、受众、渠道:博客传播的深层机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关于数字媒体内容管理体系建立原则的思考《国际新闻界》,2007年11期
*个性化与社会化:网络信息消费的双重趋势《国际新闻界》,2008年3期
*中国网络媒体高速发展的两个特别要素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上的主题演讲(中英在互联网领域第一次政府级别的对话会议),2008年3月
*新技术条件下的网络行为变化趋势《中国记者》,2008年8期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传媒变局《新闻战线》,2008年7期
*现阶段中国网民典型特征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网络媒体发展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2008年12月
*网络时代的网民素养《国际新闻界》,2008年12期
教学成就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数字传播技术应用(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并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多媒体信息传播、网络新闻编辑、网络互动管理等。
研究生课程:网络传播研究、新媒体研究等。
社会职务
2023年10月,彭兰担任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首都互联网协会理事。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大新闻学院原副院长彭兰调任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澎湃新闻.2024-03-13
人大新闻学院原副院长彭兰回归人大,曾于2015年调任清华.澎湃新闻.2020-08-26
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成立科技伦理委员会.百家号.2024-11-29
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中国广播网.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