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肖登良

肖登良

肖登良(1931年-2007年3月28日),男,四川中江人,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三勇士之一,二等功臣。

1950年12月,肖登良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并结识了同同是四川中江县黄继光、吴三羊。1952年10月,肖登良随部队参加了上甘岭战役。10月19日,在志愿军发动反击受阻时,肖登良、黄继光和吴三羊主动申请去炸堡。肖登良被机关枪射中身负重伤,他目睹了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机枪口的悲壮一幕。肖登良在后续部队打扫战场时被发现并被送回中国国内治疗。1953年4月,他又回到了朝鲜战场。

1963年,肖登良转业回到中江县冯店区供销社,直到1983年退休。2007年3月28日,肖登良因病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肖登良是中江广福区人,1931年出生。

从军经历

1950年12月,肖登良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并结识了同同是四川中江县黄继光、吴三羊。肖登良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6连6班当通信员。

1952年,肖登良随部队参加了上甘岭战役。在上甘岭战斗中,肖登良所在的部队奉命坚守五圣山防御阵地。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肖登良所在的前哨排断了给养。一天傍晚,肖登良主动要求到山下去抢水,他将后方送来盛鸡蛋粉的铁皮桶的一头打开,钻上两个眼,做成了两个简易水桶,趁着夜幕向山下摸去。肖登良一连跑了几个地方才找到水。他盛满两桶水后赶紧往回跑。在接近志愿军阵地时,敌人的炮弹突然雨点似的向他飞来,他迅速卧倒,等敌人的炮弹不响了才抖掉身上的泥土站起来。突然,他发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右手提着的水桶里,居然有一发没有爆炸的炮弹,弹头已把桶底穿透了。

在随后“冷枪运动”中,肖登良总是主动要求去抓“舌头”、拖敌人的尸体、破坏敌人的照明和通信线路。一次,肖登良和两名战友去抓“舌头”。当他们摸到敌人的哨兵附近时,肖登良让那两名战友在山崖下隐蔽,做好接应准备,自己慢慢接近敌哨兵。那时抓“舌头”不能用枪,以免暴露自己,还得抓活的回来。而美国士兵都是一米八九的个头,身高体重,要想一对一地制服敌人很不容易。肖登良摸到敌哨兵前,看准时机一跃而起,一手捂住敌人的嘴,一手按着敌人的脖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七八米高的山崖下滚去。敌哨兵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跟着滚到了山崖下。肖登良在和两名战友把敌哨兵捆了个结实后突然感到鼻子热乎乎地疼,用手一摸满脸是血,原来他的鼻梁被摔断了。

1952年10月14日,肖登良被调到连部当通信员。有一次他奉命到阵地上去送信。当时志愿军刚刚占领了阵地,一名隐蔽在战壕里还没来得及逃跑的美军官发现肖登良后,举起手枪就朝他射击,几发子弹擦肩而过,一发子弹击中肖登良的左大臂。肖登良拔出驳壳枪准备还击,驳壳枪偏偏在这时卡了壳。美军官的子弹打完了正欲装子弹,肖登良趁此机会,端着卡壳的驳壳枪向美军官扑去。美军官见肖登良冲了过来急忙用手枪向肖登良砸去,肖登良一闪身,用驳壳枪对准美军官做了个射击动作。美军官见肖登良没有开枪,先是竖起大拇指,接着便乖乖地举起了双手。

1952年10月19日,志愿军发动反击,肖登良所在的6连奉命天亮以前拿下零号阵地,但山上一个敌人的集中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黄继光、肖登良、吴三羊三人主动申请组成爆破组去炸碉堡,其中黄继光为班长。得到批准后,3人立即拿着手榴弹,挂上手榴弹,背着机关枪,子弹装满袋子,作好分工后分别向敌暗堡接近。3个战士分别向山上的几个暗堡开火,他们先后多次扔出手榴弹,在参谋长、指导员、连长用迫击炮、机枪的掩护下,终将几个暗堡炸毁。此时,更高处的地方突然又冒出一个火力点乱射,把3个战士压得抬不起头来。他们根据三角形地形研究作战方案并作了分工:由黄继光从右边向敌暗堡攻击,肖登良从左侧接近敌人,中间由吴三洋作掩护牵制住敌人。吴三洋不断地向敌暗堡投手榴弹,趁着烟雾,黄继光、肖登良迅速奔向各自的方位。此时天空又升起了照明弹,3个战士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目光下。敌人不再打枪了从暗堡中冲了出来。黄继光、肖登良和吴三洋同时投去手榴弹,随着手榴弹爆炸的声响,冲出战壕与暗堡的敌人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乱叫着退到零号阵地上的坑道里向3个战士猛烈射击。3个战士身上的手榴弹、RGD-33手榴弹全用完了,可是还未攻下零号阵地。趁着敌人的照明弹光,肖登良发现了敌人掉在地上的4个一挂的手榴弹、手雷。他趁敌照明弹熄灭的时候火速拣回几挂,黄继光和吴三洋也开始在自己身边捡敌人扔下的手榴弹和手雷。由于地势险要攻不上去,3人被迫退至4号坑里。敌人发现了捡弹药的3个战士,几发机关枪子弹射来,吴三洋头部中弹牺牲。在4号阵地的被炸毁的敌军暗堡里,肖登良发现了一挺重机枪和许多子弹。他将重机枪架在敌人的尸体上瞄准敌人火力点射击来吸引火力。敌人火力发现了目标,数挺机枪一齐向4号坑道射击,肖登良顿时左手、右脚、右臂、左腹部等多处受伤,倒在了弹坑里。黄继光立即扑在坑道里撕下一块布给肖登良包扎,指导员爬过来后给黄继光两个刚捡来的手榴弹命令他继续炸碉堡。在指导员的掩护下,黄继光从侧面爬上山梁,绕到暗堡左边去,接近敌人暗堡。肖登良虽然身上血流如注,但以顽强的毅力支撑着爬起来观察战斗情况。当黄继光爬到离敌人暗堡10米左右时,他向暗堡扔去了一颗手雷,可是手雷只将暗堡炸了一只角。暗堡里的机关枪仅仅停了两三分钟又疯狂地叫起来。黄继光慢慢地匍匐前进,向敌暗堡接近。黄继光忽然停下来,一步一步支撑着身体站起来,举起RGD-33手榴弹再次扔向敌人暗堡,敌人的机枪再次被炸哑。就在这个时候,增援部队正从侧面上攻,被敌人的火力点压在山坡下。黄继光向敌暗堡爬去,在接近了暗堡后他忽地从暗堡侧边移向敌人喷火的机枪,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志愿军增援部队趁机发动猛攻,终于冲上了零号阵地,消灭了暗堡里的敌人。肖登良目睹了黄继光用胸口堵敌人机关枪口的悲壮一幕,随后昏了过去。

身负重伤的肖登良在死人堆中躺了一天一夜,直到后续部队打扫战场时被发现并将他送回中国国内治疗。 在国内休养了一段时间后,肖登良1953年4月又回到了朝鲜战场。

工作经历

1963年,肖登良转业了,他主动要求回到了中江县最偏远的冯店镇,在供销社工作。当时的冯店无水、无电、无路,条件十分艰苦。肖登良在上任动员会上掷地有声地说:“苦是暂时的,用双手就一定能改变这里的面貌!”第二天,他翻山越岭查看当地的地形地貌,寻找水源,并组织职工在冯店糖果厂旁打了两口深井,从场镇背后的山上引来清泉,解决了全镇近千人的饮水问题。

此后,肖登良在冯店过起了他平淡的生活,修门面、食堂,打水井,直到1983年退休。

与秦基伟将军交往

1953年,当秦基伟得知英雄肖登良还活着时非常高兴。为了鼓舞全军将士的士气,他决定肖登良不评残,不到荣军校,待伤好后立即返回部队。1953年5月,肖登良重返部队后受到秦基伟地接待。当肖登良伤愈重返前线时,秦基伟特别安排了一名警卫员护送肖登良并把自己的白色战马送给肖登良骑。

1976年11月,秦基伟将军带兵拉练至中江县时派人问候的肖登良。1992年5月,肖登良应时任国防部长秦基伟的邀请来到北京,两人再次见面。

逝世

2007年3月28日,在中江县人民医院,76岁的肖登良因病逝世。

人物事迹

帮助贫困学生

20世纪70年代,中江县会龙镇的学生肖光到冯店读中学,离家远来回不方便。肖登良得知他的情况后,主动让肖光到他家里免费食宿。当时,肖登良一家每月收入不足200元,勉强够全家9口开支。为了贴补家用,他就让家人捡柴、养猪、种菜。一度时间,长期在肖家免费食宿的学生有3人,时间最长的达3年之久。

宣讲黄继光精神

肖登良对战友黄继光的怀念从未因时光流逝而消退。据中江县委宣传部介绍,数十年来,肖登良为党政机关、部队、学校、厂矿企业作报告200多次,向人们讲述那场难忘的战斗。只要黄继光纪念馆里一邀请他去作报告,他总是随叫随到。他还常到学校给学生讲述黄继光的事迹。临终前半个月,他拖着病体,给城北中学毕业班的学生作了三场报告。那时,他的身体已经非常糟糕了,讲几分钟就要喝一口水,甚至躺在病床上戴着氧气罩作报告。他说:“就像打仗一样,只要还有最后一口气,就要让孩子们知道这段历史。”

不向组织伸手提要求

从英雄到平民,肖登良恪守着一个准则:不提过去的事情,不说自己的功绩,不居功自傲。在中江,肖登良家喻户晓,但他从不以英雄自居,并告诫儿女,不能以英雄的后代自居。肖登良的三个女儿都想当兵,他又从不因为自己的“老资格”向上面提要求,结果三姐妹都未能如愿。

1989年,组织上考虑到肖登良年岁大了,需要人照顾,把他女儿肖冬梅从罗江调回中江工作。2001年,民政部门在县城中心住宅区二楼选购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住房给他居住。肖登良生病期间,当地领导多次看望他,并叮嘱医院要全力救治。

2007年2月1日,正在海南省宣讲黄继光事迹的肖登良突然发病,被紧急送回中江。弥留之际,肖登良把妻儿召集到床边,叮嘱道:“我走后,你们不要向组织伸手。”

个人生活

何元珍是肖登良的妻子,从16岁经家人介绍与肖登良相识到相爱。两人育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上甘岭三勇士幸存者肖登良逝世.新浪网.2024-04-21

上甘岭传奇英雄驾鹤归去.新浪新闻.2024-04-22

上甘岭勇士肖登良逝世.新浪网.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