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是古代用来盛装液体的器具。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浴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古代青铜制作工艺的代表。
不同时期浴缶
春秋铜镶嵌兽纹浴缶
年代:春秋晚期(公元前571-前476)
大小:高42.5、腹径57厘米
馆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级别:国家馆藏一级文物
战国铜浴缶
年代: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大小:高33.5厘米
馆藏:湖南博物院藏
出土时间:2001年湘乡市出土
缶属于水器。河南淅川下寺2号墓出土的同类器物上有“楚叔之孙 子之浴缶。”浴缶就是器物的自名,也是沐浴时所用的礼器。此浴缶为敞口,短颈,鼓腹,平底,肩部两耳作象首状,下似卷曲的象鼻,耳内置环楚地出土的浴缶数量较多,同样形制的耳却少见;器身饰蟠纹,肩部一道有突起的八个饼形饰。
鄬子倗浴缶
年代:春秋晚期
大小:通高49.6厘米,口径26.6厘米
重量:32.1公斤
形状:直口折沿,流肩圆腹,平底下有极矮的圈足,高隆起,沿折下,上有三个环钮,肩上有一对半环钮套接链环耳。盖顶饰错红铜兽纹和涡纹,盖沿饰蟠虺纹间涡纹带和错红铜兽纹带,间上和器腹饰几何纹、错红铜兽纹以及蟠虺纹间涡纹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