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学重点在于"实际"的操作,不外包含法、释、道、墨、儒五个"主干"流派。
流派分类
如果没有特别争论的话,所谓"中国古典哲学"不外包含法、释、道、墨、儒五个"主干"流派——其它的小流派过分陷溺于个别分支,与主流研究的对象不是同一个层次,可以暂时不加理睬;另外还有一些理论派别完全可以归到这五个派别中,因此也可以暂时放在一边。那么如何认识和把握它们的特点呢?为了比较圆满地解释这个问题,肯定需要写上厚厚的几本书来加以论证。
各个特点
法家的研究重点在于"实际"的操作。就是说,统治本身也并不完全是欺骗。特别是当战争爆发时,统治的素质如何,立刻就见分晓了。统治作为一个"综合平衡体系",至少需要从制度的设立、法制的建立、官吏的培养和任用、处理包括战争在内的紧急事件等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琐屑"的"细"事,其实只有法家来处理的。例如作为地方行政官员,应该对农业的生产技术有些了解,而这些事情在孔子看来,是"小人"才做的。
佛教比较特别,因为它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佛教认为"四大皆空","生即是苦"等等。等于是说有些人注定要倒霉,而另外有些人则相反。等等。
而道教或道家则从"相对"的观点,认为佛教所说的"苦"就是"乐"。当然作为"意识形态"的道教或道家思想,与这里所要谈的《老子》存在根本的区别。
墨派认为通过建立纯粹"个人"性质的组织,就可以形成统治。墨派的主张当然不错。但显然,在墨派的基础上无法建立大的国家。因为墨派与制度不相容的。制度的建立同时就是集团的解体。对于制度而言,不存在集团的概念。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级别的差别只存在于制度本身之中。制度不会承认集团的等级和权威。尽管制度和集团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安无事,但二者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制度是唯一的集团,它摧毁了与它并列、不肯加入它的体系的其他集团。
儒家的情况的确有些不同。儒学主张"正人先正己",认为应该自己遵守礼法,然后再要求别人这么做。而且往往是高级别的"礼",如父、夫、君,要求级别低的 "礼",如子、妻、臣。而且特别要求低级别的"自律"。即尽量作出服从的样子来。庄子感到儒家这么做非常"恶心",就象给君王舔痔疮一样。当然,现实比想象更加恶心——尽管庄子以想象力著称。秦始皇终于按奈不住,一下子埋了很多这样的"人才"。
发展历程
简帛研究 - 一个国际儒学联合会领导的研究中国出土简帛的专业学术站点。
典籍文化 - 介绍儒家,道家,佛教的经文,典籍。
杜保瑞中国哲学教室 - 包含个人中国哲学作品专辑。
高正文集 - 高正先生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尤其是诸子百家研究的文集。
古典文学 - 道德经,孙子兵法,论语,中庸,大学和孝经,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
古国网 - 一个包含国学、文学、历史的网站。
鬼谷子 - 含《鬼谷子》全文。
郭齐勇文集 - 郭齐勇先生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思想文集。
孔夫子旧书网 - 提供旧书自由交易平台。
孔子与儒家思想 - 包括孔子的生平和著作。
孔子 - 介绍孔子其人与《论语》。
孔孟圣道 - 提供孔子语录。
孔孟之道 - 包括历史、信仰、实践、儒家学派、经典、参考等内容。
中和书院 - 新儒化运动-----重建者的诗篇。
中华儒家文化 -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
中华儒商网 - 创建信用社会,造就一代儒商”个为儒商而建立的网上家园。有深刻的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