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车”是对中国铁路客车的一种俗称,因其外表涂装整体为白色,车窗部位为蓝色加红条裙边而得名。这类车通常用于国铁集团第五次大提速时开行的特快列车,包括直达特快列车和部分特快列车的旅客列车编组。中国铁路25T型客车是最具代表性的车型,其他如RW19T客车也有类似的白色涂装。
历史沿革
发展历史
白皮车最早出现在25T型客车身上,这些客车常用于第五次铁路大提速时开行的直达特快列车等。2007年,随着中国铁路开始开行CRH动车组列车,其采用的通体白色涂装更加贴合“白皮车”的形象,时速范围从200公里至350公里不等。
生产背景
25T型客车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初,当时加拿大庞巴迪公司集团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业务,尤其是瞄准了正在经历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的中国市场。中国则希望通过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加快铁路现代化进程和提升列车速度。1993年,中国铁道部与加拿大鲍尔集团及庞巴迪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旨在建立一家专注于生产先进铁路客车的中外合资企业。该项目最终在1997年获得国家计委批准,并于同年成立了青岛青岛四方阿尔斯通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鲍尔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BSP)。1999年,BSP接到了中国铁道部的订单,开始了新一代提速型高档客车的研发工作,并于2002年开始量产。
投入运营
2003年1月,BSP生产的首批2列新型软座提速客车交付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随后在多个铁路局和地区投入使用。2004年4月18日,国铁集团实施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开行了多趟使用中国铁路25T型客车的直达特快列车。此后,25T型客车逐渐成为铁路客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型号
25T型客车是25K型客车的后继型号,于2002年开始投产,2004年定型。该型号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由加拿大庞巴迪公司提供技术和授权BSP原厂制造的原厂版本,另一种则是完全国产化的版本,由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唐山轨道客车及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等厂商按照BSP提供的图纸制造。25T型客车不仅有普通型,还有专为青藏铁路运行而设计的青藏高原型,其车身涂装不同于普通25T型,采用墨绿色车身配两道黄线涂装。
技术特点
中国铁路25T型客车的设计制造贯彻了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理念,并遵循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的原则。车辆的最大编组数为19辆,车底两侧设裙板以减少运行时的空气阻力,车体板梁柱间处采取减振隔音密封措施。整列车构成了PLC控制的监控系统,并设有集中控制的信息系统。25T型客车采用了机车供电技术,实现了机车向客车供电,编组取消了发电车。此外,25T型客车还采用了多种新技术应对青藏高原环境和气候的挑战,如配备制氧系统、防雷系统、特殊的门窗和密封结构等,以保障乘客的健康和安全。
部件构成
车顶
国产车空调机外露,车顶平滑无棱。而原厂车空调机包覆在整流罩中,不外露,车顶有棱线。
车窗
国产车车窗形状较为正方。而原厂车车窗较为长方,并呈现浅绿色。国产车车内窗边无空调出风口,原厂车车内窗边有空调出风口。
排污系统
国产车全部使用塞拉门和折棚风挡,车底并带有真空集便器。原厂车大多数使用折页门和橡胶风挡,少部分使用塞拉门和折棚风挡,车底为直排车底(青藏版全部使用塞拉门和折棚风挡,车底并携有真空集便器)
区间牌
国产车的区间牌是在车厢两侧中部两个窗户之间,而原厂车是在一个窗户之下。
参考资料
建国70周年大事记之六 | 火车的发展变化 .搜狐网.2024-08-15
古往今来那些有关火车的片段.界面新闻.2024-08-15
客车资料库:RZ25T(BSP).搜狐网.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