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庙会是融民间艺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为一体的传统民俗盛会。有关妈祖信仰的特定节日和重大祭祀举行的活动,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一般在妈祖诞辰日、妈祖升天日、元宵节等节日举行。
庙会简介
湄洲妈祖祖庙每年第一次庙会在元宵节举行,以纪念和感恩妈祖,湄洲民众广邀亲戚朋友前来参加,到正月九 妈祖金身巡游全岛达到高潮。
第二次庙会是在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纪念日,前后3~5天,以祖庙隆重妈祖祭典为高潮,仪式庄重,影响深远,每年都吸引众多海内外信众前来参加。1983年农历三月廿三,两位台胞率先冲破台湾当局阻挠,绕道来湄洲祖庙朝拜,开台湾民众在两岸中断往来三十多年后到湄洲朝圣之先河。自此,每年妈祖诞辰庙会都有大批台胞参加。
第三次庙会在农历重阳节妈祖升天日,前后3~5天,以祖庙举行妈祖秋季祭典为高潮。如1987年农历九月初九,海峡两岸近10万妈祖信众在湄洲妈祖祖庙隆重举行“妈祖千年祭”纪念活动,延续近一个星期。同时还举行纪念妈祖逝世一千周年学术研讨会。
湄洲岛妈祖庙会内容丰富多彩、地方民俗特色浓郁。其中古老的莆仙戏、木偶戏是庙会活动中的主打项目,十几个剧团轮番演出,有的对台表演,竞赛技艺。
在歌舞表演则有传统山歌、渔歌以及各种民间舞蹈,舞龙、舞狮、踩高跷、皂隶舞、九鲤舞、九莲灯、棕轿舞、簪花轿、打花鼓等精彩纷呈。这种传统庙会还使外地早已失传的古代民间舞蹈皂隶舞、簪花轿、九鲤舞等完整保留下来。
开幡挂灯是庙会重要内容,分成鸣号、奏乐、出幡、升幡奏乐、挂灯、礼成,退场等部分,仪式严肃规范,场面气势磅礴。
民俗活动
按照传统习俗,每年湄洲妈祖祖庙庙会的举办一般分为三个时段:一、元宵节期间。正月初八至二十九日为 民间上元佳节,人们怀念和感恩妈祖女神,举行隆重的庙会活动,邀请亲戚朋友前来参加。活动在正月二十九妈祖金身巡游全岛为高潮。二、妈祖诞辰纪念日前后。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前后3-5天,庙会以佛山祖庙举行隆重的妈祖祭典为高潮。三、在妈祖升天纪念日前后3-5天,庙会以妈祖祖庙举行妈祖秋季祭典为高潮。一年三次的传统庙会活动成为湄洲岛人民的盛大文化节日。
湄洲妈祖庙会的主要内容有演戏酬神、歌舞表演、妆架踩街、升幡挂灯、武术杂耍、神驾巡游等等。
演戏酬神妈祖故里是个著名的“戏曲之乡”。古老的莆仙戏、木偶戏是庙会活动中的主要项目。庙会期间,十几个剧团轮番演出,有的对台表演、竞赛技艺。
岛上人家则邀亲请友,观庙会,看社戏,吃戏宴(当地风俗,也叫“吃戏”。在演社戏时,请亲朋团聚,看戏聚宴)。演出剧目有《妈祖传》、《月莲救母》等劝善内容以及《三国》、《水浒》、《西游记》等连台本,或者比较流行的莆仙戏剧目。
歌舞表演主要是传统的山歌、渔歌以及丰富的民间舞蹈,舞龙、舞狮、高跷、皂隶舞、九鲤舞、九莲灯、棕轿舞、簪花轿、打花鼓等民间舞队的精彩表演令人叹绝。特别是传统的庙会使外地早已失传的古典民间舞蹈皂隶舞、簪花轿、九鲤舞等完整地保留下来了,是民间艺术传承的一种奇迹。
开幡挂灯
开幡挂灯是庙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仪式严肃规范,其过程详列于下:
1、鸣号
在钟鼓楼前两边各站列6名司号手共12人在听到“开始”后即吹响长号,以鸣一长声 稍停顿一下为一个音节,即“呜……,呜……,呜……”,共三次。
2、奏乐
由12名或更多的唢呐手从圣旨门下台阶分成两排,缓缓进入圣旨门广场,并吹奏莆田市乐曲,在离升幡台最近时,分开成孤型的行进线路,并顺势左右转,两排相对站立在广场两侧,继续吹奏。待司仪即将宣读“升幡”时停奏。
3、出幡。
(1)在唢呐手吹奏的音乐响起,着宋代服装的升幡手(3×2位男生,1x2女生负责棒幡)、护幡手(2×2位男生)、挂灯手(4×2位扮湄洲岛女服饰发饰)、歌生(32位男女各半)、乐生(32位男女不限)依次跟在唢呐手后面,从圣旨门下台阶进入圣旨门广场,并随音乐缓缓走向升幡台。其中升幡手、护幡手、挂灯手分成两排行进,待行进到离升幡台最近时分开,分别同时向各自的升幡台行进,歌生乐生则就地站立。
(2)升幡手一人双手捧叠着天上圣母幡的盘子,另外三名升幡手紧随其后,护幡手紧随四周护卫。
(3)在进入升幡台前时,两队升幡手分别缓步登上升幡台,护幡手就地站立护卫,挂灯手就地站立,待升幡手走下台阶后,再上升幡台。
(4)手捧天上圣母幡的升幡手面对幡杆站立,两名升幡手站在幡杆的北侧,一名升幡手站在南侧。
4、升幡、奏乐
(1)由歌生、乐生在站立的广场中央就地演奏和演唱《湄洲妈祖》(合唱)和《妈祖》(童声合唱)
(2)升幡手在升幡台就位后,北侧的一名升幡手负责将天上圣母幡的扣子扣在升幡绳的扣子上,另一名升幡手随音乐双手交替缓缓向下拉升幡绳,直至天上圣母幡徐徐升至杆顶后将绳子系在幡杆下的扣子上。当天上圣母幡升至两米高时,南侧的一名升幡手将天上圣母幡的尾部用右手甩向空中。两队升幡手在音乐节奏指挥下,同时完成升幡、甩幡和幡升至杆顶的过程。在升幡过程中,所有在场的人们都要肃立、作揖,并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天上圣母幡行注目礼。
(3)天上圣母幡升至幡杆顶部并系好幡绳后,手捧天上圣母幡的升幡手半弯着腰缓缓后退走下台阶,其它升幡手则面对观众缓缓走下台阶。升幡手在走下台阶后缓缓后退至两边护幡手站立的内侧。
5、挂灯
(1)待升幡手立定后,挂灯手缓缓走上升幡台,其中两名挂灯手站在幡杆的北侧,其中一人负责托着灯笼串底端,一人拉挂灯绳,并随音乐节奏双手交替缓缓向下拉挂灯绳,直至灯笼串升至幡杆顶端后将绳子系在幡杆下的扣子上。
(2)在灯笼升至幡杆顶部后,挂灯手缓缓走下升幡台,分别站立在升幡手的东侧。
6、礼成,退场
乐生、歌生、升幡手、护幡手、挂灯手、琐呐手、司号手分别转身依次退场至圣旨门下的台阶。
武术杂耍也是庙会中较受群众欢迎的节目。传统的莆田市民间武术如南少林鹤鸣二十八宿、南少林三十六宝、南少林刀棍以及各种魔术、兽戏等等都令人拍手叫绝。
神驾巡游庙会的重头戏是妈祖神驾巡游全岛。在古老的皂隶舞开道前引下,威武的仪仗队伍前后护驾,簇拥着妈祖神驾出巡全境。随后是妆架踩街、歌舞、十音八乐、大鼓吹等民间文艺队伍。一路笙乐悠扬,锣鼓震天,鞭炮齐鸣,人们在欢乐的海洋中祈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寄托着无限美好的愿望。
庙会特色
武术杂耍也是受群众欢迎的节目,传统的莆田市的武术流派如南少林鹤鸣二十八宿、南少林三十六宝、南少林刀棍及各种魔术、兽戏等各显神通,令人叫绝。
庙会重头戏是妈祖神驾巡游全岛。在古老皂隶舞开道前引下,威武的仪仗队护驾,簇拥着妈祖神驾出巡全境。随后是妆驾踩街、歌舞、十番八乐、大鼓吹等民间文艺队伍。一路笙乐悠扬,锣鼓震天,鞭炮齐鸣,人们祈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湄洲妈祖祖庙庙会自宋代沿袭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其丰富内容是湄洲百姓娱神自娱、人神共乐的传统文化形态表现,也是传统莆田市的民间戏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武术、民间习俗得以传承重要载体,已成妈祖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一种生动形 式。妈祖庙会不仅是祖庙的庙会,如今已传遍世界各地分灵的5000多座妈祖庙。各地妈祖庙的庙会则以湄洲传统习俗为蓝本,容入当地特色文化和特色民俗,不断丰富发展。
参考资料
湄洲妈祖祖庙庙会.莆田市群众艺术馆.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