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豇豆,属于源陵长蒴苣苔植物肉叶吊石苣苔的全草。

形态特征

岩豇豆,即肉叶吊石苣苔,是一种小灌木,高度可达30厘米。其幼枝通常带有短毛。叶子呈轮生或对生状态,叶柄较粗,长度约为1-4毫米,表面可能有疏柔毛覆盖。叶片质地坚硬,形状多样,包括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尺寸范围为1-5厘米乘1-2.4厘米。叶片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时会有少量牙齿状突起。侧脉数量一般为3-4对,不太显眼。花序生长在腋部,每组包含1-2朵花。花梗长度在5-12毫米之间,苞片对生,呈披针形,可能被短毛覆盖或接近无毛。花萼分裂至基部,形成5个三角形裂片。花冠颜色为白色带淡紫色或紫色,全长约3厘米,花瓣分为两唇,上唇长约3毫米,分为两个裂片,下唇长约7毫米,分为三个裂片。能够产生精子的雄蕊有两个,无毛,花丝线形,花药相连。退化的雄蕊有三个。花盘呈杯状,边缘有牙齿。雌蕊长约2厘米,无毛。果实为线形,长约6厘米,宽度大约2毫米。种子呈纺锤形,有一条长柄,末端有一条长毛。花期主要集中在7月至9月,而果期则在9月至11月。

分布范围

岩豇豆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省

栖息环境

这种植物常见于海拔1000-1500米的山地森林中,栖身于树木上或岩石上。

功能主治

岩豇豆具有散风止咳、化食消积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咳嗽小儿疳积以及外伤出血等症状。

配方用法

岩豇豆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时,通常是将岩豇豆煎汤服用,建议剂量为15-30克。外用时,则需要将其研磨成粉末后再涂抹于患处。

采收加工

岩豇豆的采集时间一般是在秋季,此时植株已经成熟。采集后,应尽快晾干并妥善保存。

化学成分

岩豇豆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包括生物碱类物质。

药理作用

岩豇豆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同时还能起到祛痰、平喘和止咳的效果。

现代应用

现代医学利用岩豇豆制作了复方岩莲片,这是一种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药物,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等多种病症。

参考资料

岩虹豆的别名.爱问.2024-10-24

岩豇豆.中医中药大健康第一门户网站.2024-10-24

岩豇豆.39健康.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