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DE博物馆,位于挪威第二大城卑尔根,是欧洲规模最大的中国文物收藏馆之一,KODE博物馆收藏2500件中国艺术品。KODE博物馆的前身是卑尔根艺术博物馆,展览着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当代的艺术作品。
馆藏文物
博物馆收藏了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当代的艺术作品,包含有许多中国文物、距今500年间的艺术精品以及一些临时展览以及KODE当代艺术展。还收藏了挪威18世纪到19世纪的艺术作品,除此之外还收藏了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的许多重要作品。收藏了包括巴勃罗·毕加索(Picasso)、克利(Paul Klee)、胡安·米罗(Miró)等人的作品,以及儿童艺术博物馆KunstLab。
KODE博物馆藏品中最不寻常的是圆明园的石雕,在一层的整个陈列室中,几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园建筑石构件,有残断的柱础、栏杆、望柱、石像,在大厅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圆明园海晏堂铜版画。从上面还能认出部分石雕原来所在的位置。这座展厅被命名为“圆明园展厅”。
建筑布局
KODE博物馆位于卑尔根市中心的湖边,有四座展厅组成。。KODE1号馆中收藏有许多中国文物、距今500年间的艺术精品以及一些临时展览。KODE2号馆举办一些年度临时展览,包括KODE当代艺术展。KODE3号馆收藏了挪威18世纪到19世纪的艺术作品,包括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的许多重要作品。KODE4号馆收藏了包括巴勃罗·毕加索(Picasso)、克利(Paul Klee)、米罗(Miró)等人的作品,以及儿童艺术博物馆KunstLab。
蒙特简介
KODE博物馆的中国艺术藏品是约翰·威廉·诺尔曼·蒙特在1907年至1935年间捐献的。
蒙特1864年出生于卑尔根,1935年去世。尽管蒙特的名字在挪威、甚至在他的家乡卑尔根都默默无闻,但KODE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大部分都来自他的捐献。
蒙特出身行伍,起初是挪威军队的一名骑兵军官,他在1886年前往中国,供职于中国海关。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他为中方作战,并被后来成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的袁世凯任命为副都统。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得到这个官位的外国人。此外,他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前总督葛量洪的继父。
蒙特是一个狂热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他的藏品包括瓷器、书画、服饰、青铜雕像和大理石雕像等。在中国呆了20多年后,他带着一大堆古玩藏品用船运回到挪威。在他去世前,这些藏品都捐赠给了家乡卑尔根的KODE艺术博物馆。
蒙特1907年与吉娜结婚时,他曾说要送一些中国艺术品回挪威,他希望他的同胞认识中国那些意义深远的艺术品,也渴望那些展品上有他的名字。当年的伯根博物馆贝格主任深感兴趣而且极力促成。
1907年,芒笛获得了KODE博物馆荣誉馆员的称号。1908年,在馆主任贝格的推荐下,蒙特又获得了圣·奥莱(St.Olay)一级勋章,奖励他尽职尽力地为公众服务。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Rasmus Meyers allé 9,5015 Bergen
开放时间
夏季(5月15日至8月31日)每天11:00-17:00;冬季(9月1日至次年5月14日)周二至周日11:00-17:00,周一闭馆。
门票
成人100克朗,学生50克朗(周四免费,需有效证件),儿童(16岁以下)50克朗,卑尔根旅游卡持有者免费,团队(10人以上)75克朗每人;KunstLab成人门票50克朗。持有爱德华·格里格博物馆的全价票者,可以在购买科德-卑尔根艺术博物馆的门票时享受半价优惠。购买科德-卑尔根艺术博物馆的全价票,可在购买爱德华·格里格博物馆门票时享受30克朗的优惠。
交通
乘车至市中心Festplassen,四座馆厅在湖边一字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