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典森,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被评为“青年”入选者。

人物经历

杨典森于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在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攻读工程力学学士。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他在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继续深造,获得岩土工程硕士学位。2005年10月至2008年9月,杨典森在巴黎高等矿业学院(MINES ParisTech)攻读岩土工程博士学位。2008年10月至2012年9月,他在巴黎综合理工大学(Ecole Polytechnique)固体力学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2年10月至今,杨典森在中科院武汉岩土所担任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

科研项目

杨典森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放射性核废料深部地下工程存储长期稳定性安全评估分析,岩土介质多场耦合长期特征实验和理论分析,岩土介质多尺度宏细观特征试验和理论研究,以及非饱和粘土岩水-力耦合特性研究分析。他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9200),研究非饱和粘土岩损伤和渗透演化规律,项目经费80万元,执行期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此外,他还负责了岩土材料多场耦合多尺度宏细观研究项目,项目经费200万元,执行期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杨典森还担任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课题:强震区岩石地下工程全寿命服役期抗震性能设计理论(2015CB057906)的课题负责人,项目经费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他作为课题骨干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和地方合作项目,珲春煤田板石I区煤层气珲春煤田煤层气储存特性及压裂增采技术,项目经费253万元,执行期为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此外,他还参与了国际合作项目,泥岩THM长期流变特性试验和数值研究,执行期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

研究领域

杨典森的研究领域包括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岩土介质多尺度、宏细观多场耦合研究。他在这些领域内发表了多篇论文,并参与完成了八项国际科研项目,开发了三套精密岩土实验设备。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得到了权威专家的认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