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区反扫荡战役发生在1940年11月至1941年1月期间,是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北岳区(位于北平市、石家庄市、太原市、张家口市四点连线之间的区域)对抗日本军队扫荡的一次军事行动。
背景
为了稳定局势并巩固其占领区,日军自1940年10月6日起,对华北地区的多个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报复性的扫荡行动。针对北岳区的扫荡活动始于同年11月9日。
过程
日军投入了约6,000名士兵,分别从涞源县、易县、保定市等地出发,对北岳区的管头、银坊、黄土岭战斗等多个地点实施了连续的围攻。其中一支约有800人的日军队伍在关家庄、苑岗遭遇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第20、第25团的阻击,遭受了一定损失,其余人员则逃回了满城区。另一支约有7,000人的日军部队从顺平县、唐县、曲阳县、行唐县、定州市、正定县等地出发,向唐县店头、父子山、军城、阜平县城南庄镇等地发动进攻,在上下店、河口附近遭到八路军第5团的两次袭击。随后,日军又派出约4,000人的兵力,试图包围晋察冀军区的领导机关所在地——台峪地区。然而,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及其所属的第2、第3、第6团等单位成功地从日军的合围中突围而出。11月21日,日军占领阜平县城后,一部分留守,另一部分则展开了分区清剿行动,执行了残酷的“三光”政策。在根据地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军于11月25日开始逐步撤出根据地,至12月3日,大规模的扫荡行动基本结束。尽管如此,日军仍留有约1,000人在阜平县、灵山地区,意图长期占据此地,以分裂北岳区。面对这一情况,晋察冀军区调动了第2、第3、第4、第6团、教导团以及从冀中军区增援的两个团,采取分进合击的战略,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打击。12月14日,第4团攻打阜平,第6团攻打东庄,共消灭日军约100人。同月26日,第2团和第3团的部分力量在王快至阜平的路上伏击了运送军用物资的日军步骑兵,共计歼灭130人,并缴获了包括一门山炮在内的大量战利品。27日,当阜平城和东庄的日军出动1,200人,在罗峪、土门一带活动时,他们遭到了八路军第3团第一营的猛烈攻击,导致超过130人死亡或受伤。通过将近一个月的战斗,八路军最终迫使日军于1941年1月2日彻底撤离了根据地。
参考资料
北岳区冬季反“扫荡”作战.抗日战争纪念网.2024-08-12
开国上将王新亭回忆1940年10月太岳地区反“扫荡” .搜狐.2024-08-12
反扫荡:跳出“囚笼”去战斗.人民网.2024-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