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博士: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75年生于安徽霍山。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2005-2009,博士后,杜克大学仿生材料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系与材料科学系共建);

2000-2003,博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7-2000,硕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纤维素化学重点实验室;

1992-1996,学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工作经历:

2009-至 今,教授,东南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2005-2009,博士后,美国杜克大学 仿生材料研究中心 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

2004-2005,研究助理,中国科学院 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3-2004,应用科学家,美国维易科(Veeco)仪器公司 中国纳米技术中心;

1996-1997,助理工程师,安徽省淠河化工厂。

研究方向

生物材料

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高级结构和性能,损伤与修复,组装和改性,功能与应用,以及核酸与蛋白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纳米材料的相互作用;多糖纤维素和淀粉等):纤维素类材料及其衍生物和相关助剂等的功能改性、高值化应用与开发研究。

高分子材料

结构与性能,相变和相分离,表面与界面,自组装与超分子结构,以及各种高分子材料的高技术应用开发研究。

单分子方法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y),单分子力谱(Single Molecule Force Spectroscopy),以及其它单分子研究方法如单分子光镊(Optical Tweezer)和磁镊(Magnetic tweezers),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Near-Field Scanning Optical Microscopy)等。

主要贡献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脱氧核糖核酸智能材料的制备及其刺激响应行为的研究”。

2.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紫外线对单链核酸的损伤研究”。

3.东南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基金、东南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东南大学新进博士科研启动资助项目。

科研成果

共发表SCI论文30篇,总共被引用500多次,H因子为13。

撰写英文专著的章节2部,获得中文专利5个,发表中文文章12篇。

主要作品

[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剂对分散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分散效果的影响.孙春雨;苏海棠;韩雪莲;姜勇;王志飞.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23(07)

[2]理想气体反应平衡常数的相关探讨.张一卫;周钰明;张袁健;朱敏;姜勇;周建成化学工程与装备,2023(05)

[3]传统铜化合物制备实验教学的重新设计王志飞;陈金喜;姜勇.化学通报,2022(12)

[4]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探索.郭玲香;杨洪;赵红;孙莹;姚琛;张雪勤;姜勇;李敏化工高等教育,2021(04)

[5]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电子化的教学改革实践.诸海滨;刘安然;赵红;杨洪;姜勇.广州化工,2021(15)

[6]化学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现状与对策探析.李敏;姜勇;杨洪.广州化工,2021(15)

[7]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郭玲香;赵红;杨洪;房雷;孙莹;姜勇;李敏.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S2)

[8]浅谈创建一流本科背景下化学化工类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李敏;姜勇;杨洪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S2)

[9]大学生网络学习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李艳丽;姜勇;魏碧真;徐佩瑶;程碧妍;吕沐聪;何昊玲.化工时刊,2020(05)

[10]有机化学全英文教学中的思考与改革.赵红;郭玲香;刘安然;诸海滨;姜勇;杨洪.广东化工,2019(15)

[11]Copolymerization and Properties of Multicomponent Crosslinked Hydrogels.Zheng-bai Zhao;Shuang-shuang An;Hai-jiao Xie;姜勇.Chinese Journal of 均聚物 Science,2015(01)

[12]CMC-g-脱氧核糖核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李敏;邢朝晖;田艳芝;姜勇.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07)

[13]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DNA与PEI的层层自组装过程.田艳芝;李艳丽;姜勇.高分子学报,2014(04)

[14]改善聚丙烯机械性能的方法.栾五洲;姜勇.四川化工,2013(03)

注: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

姜勇.中国知网.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