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花树萝卜
毛花树萝卜是一种杜鹃花科植物,属于树萝卜属。它通常是灌木或乔木,体型大小不一,可以地生或附生。毛花树萝卜的分布范围主要在中国云南西北部和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它通常是常绿植物,但也有少数半常绿或落叶的品种。冬季时,毛花树萝卜会长出具有芽鳞的冬芽。学名为Agapetes pubiflora的毛花树萝卜是树萝卜属下的一个植物种。
形态特征
附生常绿灌木;枝条粗壮,直径8毫米,略呈左右曲折,有钝棱角,无毛。叶2列,叶片厚革质,卵状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稀卵形或椭圆形,长13.5—22.5厘米,宽6—10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浅波状并有疏而大的圆形腺体,在叶片基部两侧也各有1枚圆形腺休,两面无毛,侧脉多对,明显平行斜出,在叶缘内网结成一条边脉;叶柄粗,长5—10毫米。伞房状花序侧生于老枝上,总花梗极短,以至花近于簇生,全部被短柔毛;苞片披针形,长3—4毫米;花梗长1.8—2.5厘米,向先端增粗成浅杯状,具2小苞片;花萼全长5—6毫米,萼筒长2毫米,裂片长3—4毫米,卵状三角形,锐尖;花冠圆筒状,全长2.8厘米,向基部微具棱,基部直径4毫米,檐部直径达8毫米,栗色,裂片三角形,长4毫米,绿色,先端外卷,全部于外面密被短柔毛;雄蕊全长2.8厘米,花丝极短,长1.5—2毫米,扁平,上部被白色微柔毛,药室长4—5毫米,密生细乳突,基部有微柔毛,喙长21––22毫米,背面有2距,距长1.5毫米,向上反折;花柱纤细光滑,长约2.8厘米,柱头稍膨大。花期6—11月。
产地分布
产云南省西北部(贡山独龙江流域)、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附生于海拔(900––)1200—1600(––2400)米的雨林至常绿阔叶林中老树上。缅甸(东北部)也有。
参考文献
AgapetespubifloraAiry—ShawinBull.Misc.Inf.Kew1935:27.1935,inKewBull.1948:85,86.Fig.2.1948etinibid.1958(3):472.1959;Merr.InBrittonia4(1):159.1941;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194.图4342.1974;S.H.HuanginAct.Bot.Yunn.5:144.1983;西藏植物志3:709.图283:5—9.1986.
科中文名
科拉丁名
ERICAEAE
本科概述
木本植物,灌木或乔木,体型小至大;地生或附生;通常常绿,少有半常绿或落叶;有具芽鳞的冬芽(主产非洲的欧石南亚科除外)。叶革质,少有纸质,互生,极少假轮生,稀交互对生,全缘或有锯齿,不分裂,被各式毛或鳞片,或无覆被物;不具托叶。花单生或组成总状、圆锥状或伞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两性,辐射对称或略两状或高脚碟状,稀离生,花冠通常5裂,稀4、6、8裂,裂片覆瓦状排列;雄蕊为花冠顶部通常有芒状或距状附属物,或顶部具伸长的管,顶孔开裂,稀纵裂;除吊钟花属Enkianthus为单分体外,花粉粒为四分体;花盘盘状,具厚圆齿;子房上位或下位,(2––)5(––12)室,稀更多,每室有胚珠多数,稀1枚;花柱和柱头单一。果或浆果,少有浆果状蒴果;种子小,粒状或锯屑状,无翅或狭翅,或两端具伸长的尾状氧化镁;胚圆柱形,胚乳丰富。染色体基数X=(8––)12或13(––23)。约103属3350种(D.J.Mabberley,1996.The植物界Book.),全世界分布,除沙漠地区外,广布于南、北半球的温带及北半球亚寒带,少数属、种环北极或北极分布,也分布于热带高山,大洋洲种类极少。我国有15属,约757种,分布全国各地,生产地在西南部山区,尤以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三省区相邻地区为盛,这里也是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树萝卜属Agapetes的多样化中心,且极富特有类群。此前曾记载国产属还有伏地杜鹃属Chiogenes[见《中国植物志》57(3)]、云间杜娟属Therorhodion(见《中国植物图鉴》3,《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扁枝越桔属Hugeria(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3)。这3个属名在本志及日后出版的《FloraofChina》中作下如下的修订:Chiogenes=Gaultheria,国产的1种恢复其本来名称:GaultheriasuborbicularisW.W.Smith;Therohoodion=Rhododendronsubgen,Therorhodion(maxim)Drude;Hugeria=越橘属。本科的许多属、种是著名的园林观赏植物,已为世界各地广为利用,我国常见的有杜鹃花属、吊钟花属、树萝卜属的种类。杜鹃属的木材是优良的工艺用材。产我国北方的一些越桔属植物的浆果,有极好的食用价值。此外从本科植物中提出过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芳香油类、香豆素类、酚类化合物及二毒素,研究工作表明,黄类、香豆素类化合物有平喘、消炎的功效,从白珠属中提取冬绿油(地檀香油)。上述成分用于医药工业和大宗商品工业。但已知杜鹃属、马醉木属、金叶子属的一些种,其叶、花含有程度不同的毒性,可引起人、畜中毒,毒性强的成分为四环二萜毒素、木毒素等,在利用上述植物时必须注意去毒问题。本科植物是环北极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成分,并在世界植被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我国西部、西南部高山、亚高山的湿润山坡以上的北极灌木群落、高山石南灌丛、大西洋沿岸的欧石南灌木群落、北半球北部的泥炭藓沼泽植被、冰沼植被、非洲好望角的硬叶常绿灌木群落等等,它们建群种或优势种均为本科不同属、种的植物。杜鹃花科分类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已有漫长的历史。O.Drude(1889.inEngler'sPflanzenfamilien)建立的4个亚科:Rhododendroideae,Arbutoideae,Vaccinioideae,Ericoideae,为本科的系统分类奠定了基础。Benth.etHook.f.,Gen.植物界(1876),J.Hutch.(1932)等人基于子房下位,果为浆果特征,将越橘这一类从杜鹃花科独立出了越桔科Vacciniaceae。本世纪以来也有众多学者以各个学科角度再研究O.Drude系统,并提出各自的见解,如H.F.Copeland(1944)、H.T.Cox(1948)、L.Watson(1965)、O.Hagerup等人,但Drude系统仍被传统地应用。本志亦采纳了O.Drude的概念,并认同E.Busch(1952.inFl.URSS.Vol.18)所作等级上的更动。
纲中文名
纲拉丁名
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
ANGIOSPERMAE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