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大总督
文华殿大学士。全衔为“总督宣大、山西等处军务兼理粮饷”,简称宣大总督。景泰中置总理宣大明朝军事,嘉靖初总督兼辖偏保,二十九年(1550年)始定设:去偏保,改山西省。三十八年(1559年)防秋驻宣府(今宣化区),后移驻怀来县(今河北怀来东),隆庆四年(1570年)移驻阳和(今阳高县),辖宣府、大同市、山西三抚三镇。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一作15年)废。宣大总督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宣府巡抚、大同巡抚、山西巡抚的军民政务。
历史沿革
• 明景泰二年(1451年),置总理宣府巡抚、大同巡抚明朝军事,兼理两江总督,之后罢免。
• 成化二十年,恢复设置,增加辖区山西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等地。
• 成化二十一年,罢。
• 弘治十一年,恢复设置,辖区同成化二十年。
• 弘治十五年,罢。
• 弘治十八年,恢复设置,辖区同上。
• 正德二年,再罢。
• 正德三年,恢复设置,辖区同弘治十八年,增设延绥巡抚之地。
• 嘉靖三年,罢。
• 嘉靖六年,恢复设置,增山西保德州等地,随后罢免。
• 嘉靖四年,恢复设置,辖区同嘉靖六年。
• 嘉靖十二年,增加辖区紫荆。
• 嘉靖十三年,罢。
• 嘉靖十五年,因边疆有警恢复建制,去紫荆关。
• 嘉靖十七年,罢。
• 嘉靖二十年,恢复设置。
• 嘉靖二十一年六月,罢,七月恢复设置,此后常设。增加山东巡抚、河南巡抚之地。
• 嘉靖二十三年,因分建河南山东总督,原山东、河南两地别属。
•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不再兼辖偏关、保定二镇,改辖山西定辖区包括宣府巡抚、大同巡抚、山西巡抚三地,此后不变;
•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驻宣府;
•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移驻怀来;
• 隆庆四年(1570年),移驻阳和;
•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裁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