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榕(1861~1942年),字荫,号退安,清苑区人,生于清咸丰十一年,卒于民国三十一年。他是光绪癸己举人,授山西省知县。
个人履历
民国后实施实业救国策略,投资河北乾义面粉公司、清苑电灯公司,在保定市组织同业公会和无公会组织的商人六百余家,成立保定商会,自任会长,为保定的工商业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商业资本从沿海全面推向内陆;1872年中日签订《天津条约》后,日商大举进攻河北保定,极大地震惊了保定的读书仕子。当时学者黄彭年主持莲池书院,樊榕的父亲樊达汇一边读书一边经商。据《清苑县志》记载,樊达汇“常为同人津津诵司马迁货殖列传,以为得其术者,小之可以富家,大之可以富国。自东西岛人到中土辟埠互市,天下大势,贫富强弱,群机括于商。中国财命操纵于敌人之手,奄奄待尽。诸君苟不早变计,易其所常学,研治实业及古今货殖诸法,以与列国权有无斗智力巧拙,以自阜其财,恐不数十寒暑,家与国相随而尽,有求为乞丐、奴隶。”在樊达汇、樊榕父子两代人的努力之下,“?樊?家大饶裕,遂创设商会于保定市,广建学堂,与开四民之智,凡国家利用厚生诸事,屡出巨资助之成立。”
相关事件
樊达汇、樊榕父子利用自己雄厚的财力返哺文教,主要在三个方面:一、资助清苑区创立初级师范学堂。师范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之母。清苑开师范教育之先,为保定的师范教育奠定了基础。此后保定的中小学才蓬勃发展起来,成为河北省的文化中心。二、设立阅报处和宣讲处。宗旨是普及时事知识和科普知识,弥补学堂教育之不足。阅报处和宣讲处全日开放,备有开水,派人常年服务,不取分文。为开启民智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此保定市成为新式教育的中心,也是北方新文化的中心。三、筹集资金,修复古代建筑。地处保定市中心的大慈阁为元代汝南王张柔所建,因地势高耸,形状十分雄伟,数十里外可见,列为南上谷八景之一;只因年久失修,柱檐倾斜。樊榕与乡绅联手出资,落架修复,保护了此地重要的文物设施,使古代建筑保留至今,为后人所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