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奇,旷视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于201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在香港中文大学学习。2011年,他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 2011年,印奇与唐文斌、杨沐联合创办旷视科技。在印奇和核心管理团队的带领下,旷视已成长为一家聚焦物联网场景的世界级人工智能公司,凭借业界顶尖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公司以物联网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载体,通过构建完整的AIoT产品体系,面向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核心场景提供经验证的行业解决方案,实现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落地,持续助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在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与商业创新之外,印奇亦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规范与可持续发展。在他的带领下,旷视累计参与制定了近20项AI产业标准,并获科技部认可,承建“图像感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开放创新平台。  2019年,印奇发起并成立了旷视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并在同年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2020年11月,印奇以23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2020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第65位。2021年9月25日,印奇获得杰出青年中关村奖。

印奇曾连续三年入选《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并入选福布斯“30U30 亚洲青年领袖”,位列企业科技领域榜榜首。

主要报道

人物理念

AI发展观

AI进入产业落地的深水区:从技术成熟度曲线来看,人工智能正处在“死亡之谷”的泡沫期,不带来真实价值的AI将被淘汰出局。

“AI小于IoT”:在过去20年里,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下一个自然延伸下来是物联网时代。AI是物联网里一个核心技术能力,短期内是延续未来技术创新的主轴,但不是产业落地的核心点。  AI真正的商业价值的变现,真正能够有规模、商业化落地的公司,大部分是面向线下的,是和实体行业相结合,AI和IoT未来会越来越多关联在一起。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大脑」,物联网就是「身体」,二者相结合,能够让世界更加智能化。

算法是AI和IoT时代的核心变量。更具象化一点,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

人工智能创新就是一场无限游戏:它始于几十年前,并终将超越这个时代。有限游戏通常受时间限制,有赢输双方及明确的规则;但无限游戏会一直持续,规则和参与者也会不断改变。

产业创新观

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它对中国制造业的提档升级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这主要体现在:工业互联网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生态链接和计算处理平台等新型通用基础设施支撑,促进各类资源要素优化和产业链协同,推动传统工业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再造。

新基建的核心是推进基础设施的全面智能化和数字化,这个过程是需要人工智能、5G和大数据等新型智能技术来赋能。工业互联网的特质是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加速流程再造,促进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降本,起到“1+1\u003e2”的作用。

技术演进具有单点突破的特征,AI“新基建”的爆发式到来,很可能会在某一极具价值的商业模式上单点爆发,进而反推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

产业互联网跟消费互联网的打法不同:赢者通吃的模式会结束。因为产业链条很长,未来需要依赖的是一个经济共同体。

未来,要打造“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应该让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牵头,通过核心算法能力和软件平台,一层一层深入,准确抓住行业的细分领域,达成价值闭环,让行业接受,推动产业上下游形成更好的新共同体。

企业战略观

有一个理念,不从应用出发去做平台都是耍流氓。无法为终端客户创造真正的价值,却说你是一个平台公司,这是大部分AI公司在起步时可能会犯的错误。希望能成为一家扎实的公司,所以一直在尝试找到场景扎进去。

公司战略制定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方向,一个是节奏。战略的核心就是保证方向大致正确,把战略目标框在这里,然后在执行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新。未来AI公司,分别需要在IT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组织管理中吸纳优点。对于AI公司来说,未来必定会强调管理,强调内部系统。

旷视长期聚焦并践行1+3战略:“1”是指Brain++这个AI生产力平台,“3”是指个人、城市、供应链三大物联网。旷视将会长期践行“1+3”战略,未来三年都不会超出这个版图,旷视的业务也会在这三个最大的行业里展开并深入,去做真正的技术创新和健康的规模化发展。

谈AI落地

AI产业落地要跨越三大挑战:算法供给、价值闭环和组织人才。带领 AI 产业驶离深水区,实现真正产业落地的关键在于算法侧供给提升、价值闭环跑通与「4 in 1」组织阵型形成。

没有一家公司能称自己是一家人工智慧公司,它一定要找到一个场景和一个问题去解决。在这波人工智能浪潮里面,纯的算法软件公司是没有前途的,一定要跟合适的硬件做结合。

AI无论现在还是未来10到20年,确实具有“头雁效应”,不过这波AI技术刚刚起步,我们特别需要关注更基础和底层的技术创新。第二,AI不是空洞的概念,需要跟产业非常深地整合。

做AI公司一定要务实,要看到底赋能哪个行业,和哪些客户在一起,到底产生了什么价值,做了什么产品。

在物联网或者任何一个时代,你要交付一个应用,一定是软件+硬件,这是每个公司都回避不了的问题,这是我们的目的。但做硬件本身一定不是我们的目的。

谈AI创业

选择人工智能作为自己的从业方向,某种意义上是“命中注定”,因为儿时便立志“为这个世界做一名工程师”,在随后的人工智能浪潮袭来后,怀着内心的技术信仰,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个人成长,企业如人,一个企业能走多久,无论是文化、能力,以及最后的结果,和它的创始人几乎如出一辙,所以创业的本质是自我修炼的过程。

当大家讲资本寒冬或者资本过热,其实都在强调那个非理性的部分。热也是非理性的,寒也是非理性的,真正好的企业是可以穿越周期。

有时候我挺喜欢冬天的,冬天里面大家优胜劣汰,真正能够回归初心,真正做正确的事情。坚守初心挺重要,只要能活下去,只要选择一个正确的路,终究能够到达想到的地方。

进入AI的第一天就认识到,AI是一个非常长线的赛跑,更需要你有一个完整的世界观。从个人到公司,我们通过筛选共同做事的标准,形成比较一致的价值观。

历史上所有沉淀下来的伟大公司,都是那些能够跨越多个商业周期的公司,一定是着眼长期,建立核心竞争力,聚焦产品本质。这是你增长的唯一方式。

人物履历

印奇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本科期间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

2006年,18岁的印奇以680多分的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在那里,印奇遇到了唐文斌及杨沐,三人迅速成为了好友。

2007年,步入大二的印奇,开始在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实习,由此结缘人脸识别。

2010年,清华毕业后印奇去了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专注智能传感器方向。

2011年,在印奇去往曼哈顿学习的同时,和唐文斌和杨沐两位老同学创立了旷视。同年,与大学好友温浩一同组建了当时中科院最大的人脸识别研究团队。

2013年,印奇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

2015年,正式成立云从科技

2017年7月6日,印奇参加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并提出:“未来人工智慧(AI)行业将从技术平台发展至“AI+行业”,接着再到产业平台,通过技术与资本双轮驱动的方式,实现人工智能的基础架构赋能到各个领域。”

2017年8月9日,被确定为第九届“中国青年创业奖”入围候选人;11月7日,印奇获“中关村创新创业青年英豪”称号。

2023年,印奇担任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社会兼职

2022年3月15日,在芜湖市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印奇受聘为芜湖首批招才大使。

2022年8月29日,印奇任北京市工商联兼职副主席。

荣誉奖项

2015年到2017年,印奇连续三年入选《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榜单。

2016年1月,印奇入选福布斯亚洲 30U30 青年领袖,并位列企业科技领域榜榜首;

2016年12月22日,印奇上榜“2016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榜单。

2017年5月,印奇获评北京“五四青年奖章”;

2017年7月,印奇作为人工智能企业代表出席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就“创新·新动能”发言。

2017年9月,共青团中央第九届“中国青年创业奖”创业新星。

2018年6月,印奇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8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

2019年2月,印奇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

2019年3月,印奇获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2019年全球青年领袖

2020年01月,印奇摘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

2020年4月,入围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个人。

2020年11月2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0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印奇以23亿人民币排名第65位。

2020年11月5日,以财富23亿 (人民币),位居2020年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第2140位。

2020年11月,入围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名单。

2021年12月24日,上榜《2021胡润U40青年企业家榜》。

2022年1月,印奇获得“2021北京榜样”提名奖(敬业奉献类)。

参考资料

上市关键期,旷视科技CEO被司机勒索300万.今日头条.2024-01-05

2020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发布:黄峥张一鸣张邦鑫位列前三.新浪财经.2024-01-05

150项成果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今日头条.2024-01-05

AI创业的黄金时代.东方财富网.2022-02-15

共760人,十四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名单公布!.团结网.2024-02-05

官宣!8位知名企业家有了新身份.今日头条·连接徽商.2022-03-23

燕瑛当选北京市工商联主席.新浪网.2022-08-30

2016年度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50人 | 图文版.www.ccg.org.cn.2024-01-17

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人物奖提名书目录.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20-11-19

2021胡润U40青年企业家榜.胡润百富.2022-02-15

“2021北京榜样”年榜人物与提名奖名单公布.腾讯网.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