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林区道路工程系,始建于1964年,经过几代土木人的努力与追求,已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相应的办学规模。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即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具有林区交通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结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点是省级重点学科。与兄弟学院联合建立城市规划、管理科学硕士学科,设有国家林业局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检测中心,具有建设部定点培训的资格。

学院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是东北林业大学规模最大的工科学院,现有教工118名,在校本科生1436人。土木工程学院的前身--林区道路工程系,始建于1964年,伴随着东北林业大学的前进步伐,学院已走过了42年历程,经过几代土木人的努力与追求,已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相应的办学规模。学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博士点学科、3个硕士点学科、与兄弟学院联合建立2个硕士点学科、4个本科专业。设有国家林业局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检测中心,是建设部、交通部、国家林业局定点培训单位。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41名。42年辛勤育人,艰苦创业。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形成了“做土木人、塑土木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土木学院精神。学院为国家培养输送了6000余名毕业生,他们遍布祖国各地,其中的大多数已成为土木工程行业中设计、施工、管理、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骨干和行业的带头人。近10年来,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其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42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学院已与瑞典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芬兰苏丹等国家有关高校和相关行业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近10年来,共承担与参加国际、国家、部委(省)、厅(局)科研项目70余项,已完成并通过鉴定39项,有29项成果获奖。共出版专著、教材148部。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收入SCI和EI90余篇。学院先后在国内外38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60余座大、中型新建桥梁和旧桥改造工程中,6项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中,承担了有关设计、施工、检测、监测、鉴定和监理等内容的科技服务。

学院师生员工将牢记“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继续发扬“团结拼搏、自我激励、发挥优势、争创一流"的东林精神和“做土木人、塑土木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土木学院精神,团结一致,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使我院的教学、科研和科技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与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为创建国内一流的土木工程学院而努力奋斗。

师资力量

目前学院在籍教工108名,其中教授11名,博士生导师3名,副教授36名,高级工程师3人,讲师(含工程师)38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人数为1296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共计229人。

在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中,学院坚持走学、研、产相结合的道路,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活动,具有独立承担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高科技攻关,重大工程项目的设计、监理、检测的综合实力。自2001年至今,共承担与参加国家、部委(省)、厅级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西部课题二项。已完成并通过鉴定39项,有26项成果获奖。共撰写出版专著、教材150余部;学术论文1000余篇。近10年来,学院先后在6省区40余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70余座大、中型新建桥梁和旧桥改造工程中,6项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中,承担了有关勘测、设计、施工、检测、鉴定和监理等内容的科技服务,为全国特别是东北地区土木工程事业贡献着自己的才智。

学院设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大型结构试验室、道路工程实验室、桥梁工程实验室、城市规划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工程管理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室和力学实验中心。拥有专业藏书丰富的土木工程资料室。

土木工程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交往,已与瑞典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芬兰等国家有关高校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交通土建方向)专业

交通土建工程方向建立于1958年9月,当时专业名称为林区道路工程专业,隶属于森林采伐运输工业系。1964年9月28日成立林区道路工程系林区道路工程专业,1980年7月林业部批准改为林区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1993年12月更名为交通土建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道路、桥梁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道路、桥梁、机场等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质土力学、建筑材料、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毕业生适用范围:在国家交通和城市建设部门,从事道路交通、机场、桥梁工程领域的科研、设计、施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专业

建筑工程方向始建于1985年,当时专业名称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99年将两个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于2005年被评为“东北林业大学优势专业”,2007年被评选为“十一五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并以优秀成绩通过2011年7月的重点专业验收。2010年顺利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排在通过评估院校的第56位,为黑龙江省第2个通过本专业评估的专业,是我校唯一通过专业评估的工科专业。2011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于明年具体实施。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开发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测量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结构抗震。

毕业生适用范围:适于科研、教学、设计、施工、建筑施工等部门和单位工作。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创建于1999年,全体教师结合本专业特点,坚持走学、研、产、相结合的道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相应的办学规模。

专业有15名教师,教授2名,副教授7名、讲师6名。其中已获得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8人,本科学历2人。专业教师均有丰富的设计及施工经验,多名教师具备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资格。

专业不断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建环实验室下设7个分室,一个仪表室,一个专业实习基地,实验室总面积436平方米,实习基地面积200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230余万元。平均每年实验室投入经费约为20万元。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特殊环境的研究开发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高等学校、设计研究院、科研部门、施工单位、以及相关得劲教学、科研、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供热工程、空调工程、建筑排水管、建筑电气及自动化。

毕业生适用范围:适用于科研教学设计施工物业管理建筑施工等部门和单位工作。

工程管理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是土木工程与管理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以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为专业平台,培养具备深厚的工程技术功底、具备从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建筑工程和路桥工程两组工程技术类课程,由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学,系统地培养学生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工程经济、建设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工程合同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为从事建设项目管理、工程咨询、国际工程管理以及房地产领域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以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够在工程建设和房地产领域从事工程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咨询、房地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建设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施工组织、工程预算、工程合同管理。

毕业生适用范围:适合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及相关的政府、科研部门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城市规划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研究型人才。

主干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城市建设史与历史文化保护、城市经济与地理、城市道路与交通、区域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管理与政策法规等。

毕业生适用范围:毕业后可在城市设计与管理、城市发展与建设决策、房地产开发及建筑设计等部门从事设计与管理及政策法规研究工作。

学生机构

团委

办公室

一、按照学校团委的指示和要求,负责全院团的工作计划,实施监督、检查和总结。

二、积极组织开展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不懈地对团员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全面学院团的工作,处理日常事务;主持召开团委委员会、团支部书记会,传达学校党委的指示和上级团委决议,研究学校团的工作任务,布置工作计划的分配。

四、加强团的宣传工作,建立团的信息网络,利用一切宣传阵地和工具,宣传团的各项工作,总结经验,推动团的各项工作。

五、做好团的组织工作。开展团内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团费收缴和团组织关系转接工作,积极开展“优秀团支部”创建和“优秀团员”推荐工作,严格团员管理。

六、抓好团委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以及作风建设,充分调动委员工作积极性;负责协调团委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各方面对团工作的支持。

七、深入实际,开展青年维权和调研活动,切实关心青年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维护和反映学生的正当权益和要求。

八、严格团内工作信息反馈制度,经常向校团委和党总支请示、汇报并请示工作,及时向下级团组织布置工作,交流情况。

九、抓好学院团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发挥团员在青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十、负责学院团的工作的制定、检查和总结;负责团内的表彰、奖励和惩处等工作。

十一、认真完成校团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宣传中心

1.紧密围绕校团委宣传部的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坚持弘扬主旋律,加强正面宣传教育。2.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团的先进思想,通过有效途径及时了解我院团员的思想状况,成为一个促进交流的共青团员地。3.编辑、出版我院团委各类刊物,及时反映校、院团委动态,为相关活动提供恰当宣传与总结的平台。4.组织各类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从学识、思维、意识、风格上全面提高同学们的素质。5.做好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与评选活动。6.结合各类重大节日与特色活动,征收书画、征文,制条幅。7.做好各班宣传委员的培训活动,并鼓励他们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向校广播站、校刊等投稿。8.协同团委其他各部门工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建一个团结奋进有战斗力的集体。

素质拓展中心

1.努力严抓学风建设,全力营造良好氛围,逐步转变学生会工作职能,由学生自我管理逐步向服务于同学过渡。对待同学有礼貌,严禁以权谋私、徇私舞弊、隐瞒事实,若发现违纪者,第一次给予通报批评,第二次给予开除学生会处分。

2.对全院学生的服务和自我管理采取分层次、分年级、分重点的工作思路。制订计划分年级进行:大一,适量减负,主要引导其适应转变,熟悉大学生活,了解成长规律;大二,严抓外语和计算机过级提高过级率;大三,严抓学习风气和纪律;大四,开展就业观、考研等相关指导讲座。注意形象,言行举止要端庄,进出团委及其他办公室地点要有礼貌,不留异发,不穿怪服。

3.为严抓学风建设,学生会生活部、纪检部、女生部每周要对各年级进行卫生、夜不归寝、违纪用品等检查工作,每项工作每周至少进行四次(其中对大一大二各两次,大三大四各一次)。在节假日放假前后应做好查寝活动。学习部应保证每周对四个年级查课7次以上(其中对大一大二大三各两次,大四一次)。对于以上检查工作应做好详细记录,每周五15:30上交一周内检查记录。文化部应及时整理资料,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上交一份学生会学期计划,在期末时休会前一周内上交本学期工作总结及活动总结,并将所有资料编号管理。以上全部上交,相关的周检查记录交给年级辅导员,文艺、体育、宣传、社实部应在日常开展活动除文体类之外,适当针对不同年级增加科技创新类、实践类、思想教育类、服务公益类等活动。努力为广大同学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4.每天上午9:45主席团中的一名成员到团委例会,每周一周四晚8:30—9:00在主东407例会,各部长必须到,各部员来一人例会,每月最后一次例会时,晚8:40全体学生会成员在主东407开月末总结大会,做工作报告。其所有会议应做到不迟到,不早退,认真负责高效务实,对有病,有事不能按时出会者,需及时向办公室请假并说明原因无故不参加大会者,给予第一次给予通报批评,第二次给予开除学生会处分。

5.学生例会实行签到制,主席团、部长及部员必须签到,若不签到则按无故未例会处理,如有原因不能例会应向主管负责人说明原因,并在签到本上注明。对无故不例会者第一次给予点名批评,第二次给予通批,第三次给予开除学生会处分,由办公室负责。对于其他会议,参会人员也应签到,不出席者按如上处理,由文化部负责并做好会议记录。

6.奖罚分明,严禁私自加分、扣分,每次实行点名表扬、批评由相应主席团负责人签字,通报表扬及批评由主席签字,不按程序办将按以权谋私处理。每次回单变动或撤回时必须有团委老师的签字才能有效,若发现私自更改或撤消回单者应给予其通报批评处分。

7.各部门要及时上交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及活动总结。在每次工作报告会时,交下月工作计划,每周第一次例会上交工作总结,每次搞完活动的第一次例会上交活动总结,督促、收集、整理工作由文化部负责,所有活动要按计划及时进行,如有改动应及时与主席团反映。

8.各部要认真负责做好每项基本工作,各部门在办公室协调下,应相互帮助,遇到困难时,应及时与老师和主席团联系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9.经常与老师和同学联系,保证思想上的沟通,真正做到为同学排忧解难,充分发挥老师和同学间的桥梁作用。

学生会干部要时时处处起到带头作用,爱护公物,节约用品,以集体利益为重。

勤工助学中心

土木工程学院勤工助学中心成立于2001年,在我院党总支部、院团委和老师的指导下,经历9年的不断努力与建设,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工作体系。中心下设五个部门:办公室、档案部、助贷部、指导部和志愿者服务队。我们本着一切为家庭困难学生服务,时刻贯彻“走勤工助学路,做雪中送炭人”的宗旨,切实做好每一份工作。

在勤工助学中心工作的学生品学兼优,并多次获得奖学金。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中心的成员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伴随他们的是一句爱的箴言:为了给人一片红,不惜走过春夏秋冬!

就业服务中心

土木工程学院就业服务中心为2009年新成立的学生组织,在学院党总支部的指导下,已初具规模。中心内设有办公室、事务部、宣传部、信息采集部、职业生涯规划部、礼仪部,分别从招聘服务、信息提供及宣传、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礼仪培训等各个方面为同学提供服务。新兴机构各方面不是很完善,但相信在全中心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就业服务中心将越办越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