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陷阱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尽管能够获得利益,但在与经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其贸易结构不稳定且常常处于劣势地位。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仅依靠自身的比较优势,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及劳动密集型产品。
类型
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
当发展中国家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时,往往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此外,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可能会加强这一分工模式,导致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环节。由于初级产品需求弹性和国际市场价格下降,这些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甚至可能出现贫困化增长的现象。
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
面对初级产品出口形势的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转向制成品出口,试图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业升级。然而,由于自身基础薄弱,他们通常通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术外溢和改进型技术等方式来提升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尽管如此,这种改良型的比较优势战略可能导致过度依赖技术引进,阻碍自主创新能力和后发优势的发挥。
形成原因
比较优势陷阱的形成有多种原因。首先,比较优势理论所涉及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在本国范围内进行比较的,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国内优势的产品不一定具备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指企业能够在向客户提供价值的同时创造出独特且持久的特性,这些特性可能源于产品本身的属性或产地,也可能是生产方法的结果。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通常是具有垄断性质的产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加之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使得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失去了垄断地位。因此,即使根据本国拥有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贸易利益,却难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国际贸易市场的前提问题
其次,不同要素所带来的利益不同。经验表明,制成品出口相对于初级产品出口能够带来更大的利益,其中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通常比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更多利益。这意味着,如果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和欠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那么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更快。
现实意义
第三,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使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出现了问题。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国际贸易发生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但实际上,国际贸易市场结构往往是不完全竞争的。在这种情况下,商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不能真实反映一国的比较优势,进而导致贸易福利的不均衡分配。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成为了新的国际贸易驱动因素,这也使得那些仍然依照比较优势理论开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
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比较优势战略未能显著改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面貌,也不能消除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该战略过于强调静态贸易利益,忽视了贸易的动态利益,即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演变、技术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的推动作用。长期坚持单一的比较优势战略会导致产业结构停滞不前,并巩固原有的产业分工格局,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此外,这种战略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忽略或排斥与强化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无关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劳动替代技术和资源替代技术,从而使它们无法享受到现代高新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长期执行比较优势战略还可能导致国内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化,产生一批既得利益者,他们在现有的贸易制度下可能会采取各种措施阻挠制度创新,而其他群体则因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低下而无法改变现状,使发展中国家难以摆脱贫困制度陷阱。
贸易发展战略
为了打破比较优势陷阱,发展中国家需要调整其贸易发展战略,转而实施竞争优势战略。竞争优势战略是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驱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点,旨在全面提升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共享国际贸易利益的一种强调贸易动态利益的贸易发展战略。该战略强调贸易利益的动态性和长期性,有时甚至愿意牺牲一些短期的比较优势,以换取稳定和长期的贸易利益。竞争优势战略关注产业内部的交换关系、产业生产率以及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能够适应当前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不断增加的趋势。竞争优势战略是发展中国家改变在国际贸易中不利地位,充分利用对外贸易作用的必要选择。
参考资料
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依据比较优势生 产并且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与以技术和资本密....360问答.2024-11-01
比较优势的例子 比较优势论.豆丁网.2024-11-01
中国勿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百度.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