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藏堆龙德庆区。又译作族普寺、磋朴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由藏传佛教迦尔居派(白教,又译作噶举派)迦尔玛系创始人求松肯巴主持兴建。为迦尔居派之主寺。寺主迦尔玛巴(明史作“哈立麻”,又译作噶玛巴)活佛曾受明朝“如来大宝法王”之封号,为当时白教领袖。十七世纪中叶,黄教得势后,白教实力受挫,寺内有黄教僧官一人常驻监督。寺中保存明代以来之文物甚多。

简介

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之主寺。亦称磋卜寺又名楚布寺。位于拉萨市西北堆(今堆龙德庆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由塔布拉杰弟子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修建。该派黑帽系历代转世活佛均驻锡此寺,僧徒众多。明代黑帽系活佛受封“大宝法王”,地位最高,此寺实力也最大。清代格鲁派得势,噶玛噶举派被迫承认格鲁派对此寺的管辖权,由达赖喇嘛派译仓一名僧官常住此寺,以示监督。寺内藏有元、明、清各朝给该派活佛的各种赐物和大量经典。今寺已毁。

地理位置

位于堆龙德庆区境内,距拉萨市约七十公里。活佛的转世习俗就是从楚布寺开始的,后来被西藏自治区的其它教派推而广之。

楚布寺于1187年由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修建,初建时寺庙规模不大。二世噶玛巴继位后从元朝政府得到一笔拨款进行了扩建,形成较大规模,但在1410年毁于地震。1414年,朱棣又拨下一笔专款,在五世噶玛巴主持下又得以重建。

历史来由

噶玛噶举派也被称作黑帽派,因1256年蒙古汗哥赐予二世噶玛巴一顶金缘黑帽而得名。从此以后,逐渐形成以楚布寺为中心的黑帽转世传承系统。1259年孛儿只斤·忽必烈继位,忽必烈是萨迦派八思巴的信徒,故大力推崇萨迦派。因噶玛巴不愿为忽必烈做事而被囚禁。噶玛巴被释放后回到楚布寺,他的晚年全力投入楚布寺的整修和扩建工作,死于1283年。逝世前,他在楚布寺开创了活佛转世的宗教习俗。

现已传承至第十七世噶玛巴。朝圣者和游客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得到十七世小活佛噶玛巴的摸顶--这一仪式每个月才可以举行一次。据说,被摸顶者一生可以免于灾祸。

相关连接

达赖喇嘛噶玛噶举派藏传佛教格鲁派楚布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