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腿鱼,俗称“拐子鱼”、“百甲鱼”、“辫子鱼”、“狗腿鱼”、“尖角子”、“中鱼”、“山肖”、“竹甲”、“刀甲”,因头和身体呈扁平状,被上下挤压,骨骼较硬而得名。种类包括鬼牛尾、目牛尾和红牛尾等。全长约40厘米至50厘米,其中50厘米以上的多为雌鱼,雄鱼变性后才能达到这么大。
物种简介
狗腿鱼学名鱼,地方名就更多了,比如牛尾鱼、拐子鱼、百甲鱼、辫子鱼、尖角子、山肖、竹甲等。它的头和身体很宽,像是被上下挤压似的呈扁平形状,向后渐细,整体呈圆锥形,一般体长20至30厘米、体重100至200克。头宽、扁平,吻背面近半圆形,背面及体两侧均有带小棘的骨棱,全身大部呈褐色,相貌丑陋。我国沿海均产狗腿鱼,黄、渤海产量尤多,又以春、夏两季渔获量较集中。狗腿鱼模样有点怪,可含蛋白质高、脂肪低,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8.5克、脂肪2.0克,特别适合减肥的人食用;而且肉质很鲜美、坚实,有点像大黄鱼肉呈蒜瓣形,味道清淡,切成薄片后与作料和橙子汁一起食用味道鲜美。狗腿鱼做法也多样,可以油炸、炖、红烧、清蒸和烤鱼片等。特别是加工成烤鱼片,味道比鳕鱼还要好。我说不清为什么要用青萝卜焖狗腿鱼,按照我的经验不加萝卜味道也不错,加豆腐炖则别有风味。焖狗腿鱼必须用甜面酱,好厨师炒面酱是有技巧的,葱花炝锅小火慢炒,极能勾起人的食欲。此外,夏季选购狗腿鱼时,一定要注意其身体上是否有光泽,结实硬朗、腹部有很好的弹性才是新鲜的狗腿鱼。
狗腿鱼是浅海底层鱼类,行动缓慢,喜栖息在淤泥海底,长期潜伏在底层,一般不浮于水面,只有在大潮时随潮水的上涨来到岸边底层;有时也会到礁石、沙滩边缘觅食。除冬季风浪大较难钓到外,其他季节均可垂钓。垂钓狗腿鱼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手线钓,海钓、手竿钓等。我来教你两个相对简单的方法吧。手线钓需要准备手排两个,每个手排上缠绕强力尼龙线100米,线的直径为0.2毫米,钩用四两重的歪嘴朝天钩。随后选择中底部为淤泥的码头,将线入水后一手持手排,一手捏钓线,线尽量沉底。较好的方法是不需将线拉直,从手上的线到水面有一定的余线为宜,多余的线可平躺在水面静候鱼。如果长期无鱼咬钩,可以不停地拖拉钓线,引起它的注意。狗腿鱼吃食拖拖放放,水面上的余线也因此抖抖跳跳,此时不必提线,待发现水面上的线拉直后方可提钩。鱼上岸后不能用手直接抓,较好的方法是用布包鱼取钩。用手钓竿多为涨潮时,所以不需要太长的竿,但钩需大一点的依势尼钩,钩尖需朝内,钩条要细,钩上的食物要挂满尽量不露钩尖。如果选在有礁石的海边钓鱼,应在钩的上部约20厘米的地方加上咬坠,朝远处抛出。如果石块底有鱼,定会游出咬钩,而这时浮漂的反应是先沉一下,后慢慢沉入,此时方可提竿。最后说一下钓饵。狗腿鱼吃食不凶,也不挑剔,虾肉、蟹肉几乎是来者不拒,但最喜欢的还是海中万能钓饵沙蚕。
物种对比
主要价值
今年夏天热得有点早,纷至沓来游客不仅想爬爬花果山,还计划要下海游泳、大吃海鲜才过瘾。不过面对市面上应该林林总总的海鲜和形形色色的烹加工方法,大家在品尝之余应该讲科学,若在细节上稍不注意,最后只会感叹海鲜让你欢喜让你忧!或许有人要问吃海鲜也要讲科学?是的,我来举个真实的例子。去年夏天,一位上海市朋友带着全家来玩,我请他们吃了顿丰盛的海鲜大餐,没想到他们刚回宾馆便感到不适,赶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全是吃海鲜不得法惹的祸。
生活在内陆的游客很少有机会见识到如此多和新鲜的海鲜,当然不会放过大吃一顿的机会,可是海鲜虽然营养物质丰富,但是不宜暴吃。如果大量食用容易造成脾胃受损,出现过敏、腹胀、腹痛、呕吐、腹泻等现象。螺贝、蟹类这些海鲜同时也存在着很高的胆固醇含量,因此对于胆固醇和血脂偏高的人,应该注意少吃或者不吃这类海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