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植楠是一名政治人物,曾任云南第二军区中将司令兼军长。
人物经历
叶植楠(1903~1968),原名华荣,字荫华, 梅县畲江镇上墩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 随其父母到新加坡。
20年代初,他随父亲和弟妹返回梅县区后,入云南省“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被派往广州市,在叶挺警卫营任排长,守卫孙中山的南京总统府。
1922年6月16日凌晨2时,陈炯明率叛军大举进犯总统府,后因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坚守总统府有很大困难。孙中山在叶植楠排等的火力掩护下,从后门撤离,安全转移到停泊在珠江的“永丰舰”上。
1926年,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叶植楠在海南琼崖警备司令部三十三团第三营任连长,保卫边陲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安定。
1928年叶植楠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事教导队教官,后升营长。陈济棠主粤时,叶植楠任第一集团军第二独立团营长,派驻茂名市负责剿匪历时一年有余,终于把土匪肃清,救出被土匪掳去之妇孺少小计有40多人。
1933年初,叶植楠晋升团长,驻防广东清远市。
1934年叶植楠改任第一集团军司令部高参,次年转入南京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返粤任第四路军第八补充团团长。后调任一九六团团长。
1938年日军在大亚湾登陆,惠阳区沦陷,广州市告急,一九六团奉命开赴增城区,进入罗浮山区开展游击战。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先后袭击舰红桥、水坑的日军据点,重创守哨日军,受到一八六师记功表彰,随即提升为游击司令。
1939年后,游击司令部被撤销。叶植楠受命转战湘、桂等地,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十三旅副旅长、 旅长等职。
1948年秋,叶植楠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十三师师长,少将军衔,驻守滇、 川。
1949年叶植楠升为云南第二军区司令兼军长,衔升中将。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蒙自市时,叶植楠率九十师残部越境进入缅甸,后撤往台湾。
1968年春病逝于新竹市家中。终年65岁。
参考资料
叶植楠.广东省情数据库.20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