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拉莫夫,英文名Bakhramov,阿塞拜疆著名足球裁判。1925年11月29日在阿塞拜疆巴库出生,惯用右脚。
人物经历
1966年7月30日,国际足联世界杯决赛在温布利大球场打响。曾经的二战老对手德国和英格兰狭路相逢,90分钟内两队战成2比2。加时赛的第101分钟,英格兰人率先发动攻势。迈克尔·赫斯特门前劲射,皮球击中门楣后又砸在球门线附近。当时助理裁判巴赫拉莫夫示意皮球已整体越过门线,瑞士主裁丁斯特便宣布此球有效……
新的世界冠军就此诞生,而“那个俄罗斯的”争议裁判巴赫拉莫夫也在一夜之间闻名全球。据巴赫拉莫夫的儿子小巴赫拉莫夫回忆,“那年我才13岁,父亲刚吹完世界杯刚回家,就和我说起了这件事。当时所有街坊邻里都赶来祝贺他,那些画面至今记忆犹新。”
如果小巴赫拉莫夫看听了或者看了那场比赛的直播,他也一定不会忘记裁判判定进球有效后,西德队员是如何围攻自己的父亲。不过好在德国人“拿得起,放得下”,“赛后,西德队队长乌韦·席勒找到我父亲,并以全队的名义向他做了道歉。”场上的不愉快就此烟消云散,不过场外围绕老巴赫拉莫夫那个判罚的争议其实才刚刚开始。
虽说国际足联认定进球有效,但是反对者们却不买账,对裁判的声讨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如今这场比赛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但是还是会不断有人在问,“当时球到底越过门线没?”据小巴赫拉莫夫回忆,父亲终其一生都从未对自己的当初的判罚产生过丝毫的怀疑。“不管他出现在哪里,总会被人们问起当时的情景。父亲的回答永远都是,‘球确实越过门线碰到球网’,就像后来的科学证明的那样。”
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决赛把老巴赫拉莫夫推向了风口浪尖,虽然饱受争议,但是也不得不说是一战成名,日后老巴赫拉莫夫甚至被誉为阿塞拜疆的民族英雄。“往后的日子里,父亲不止一次因为那次勇敢的判罚受到嘉奖,其中也包括英国女王。父亲也继续收到国际足联和欧洲足联欧洲联赛的中用。1970年,他继续执法墨西哥世界杯。1972年,他参与了联盟杯决赛的执法。同年父亲还远赴阿根廷,去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世俱杯决赛。当然,在此期间他也还在吹202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和国际足联世界杯预选赛的比赛。”
老巴赫勒莫夫走遍全球,让全世界都认识了阿塞拜疆。为了纪念老巴赫拉莫夫,阿塞拜疆人以他的名字命名全国最大的球场,并于2004年在球场前竖起了一座他的雕像。小巴赫拉莫夫也是对父亲顶礼膜拜,在雕像的落成典礼上他说:“像我父亲这样的人,绝对是百年一遇。”在他看来,70年代自己的父亲简直就是阿塞拜疆的形象大使。不仅如此,阿塞拜疆人对于老巴赫拉莫夫的崇拜还延伸到了电影艺术领域。小巴赫拉莫夫说,电视台曾做过好多他关于他父亲的节目,有人甚至还拍了一部关于他父亲的纪录片。
虽说成了超级名人,但是据小巴赫拉莫夫透露,父亲的日常生活却并未发生太大改变。他对足球的热爱和工作的执着更是从未改变。“除了吹比赛当裁判,父亲还在大学里当体育老师,他希望借此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传给下一代。父亲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每次吹比赛前他要做很充足的准备。球鞋和其他东西总是干干净净,父亲永远是随时准备着。”不过老巴赫勒莫夫并非什么工作狂,“他是一个好父亲,一个慈爱爷爷。他回家总会带一些小玩意,他爱他的小孙子们胜过一切。他还给最大的那个起了和自己一样的名字,托菲克。”
老巴赫拉莫夫最后一次谈起1966年的决赛是在他临终前。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对自己的判罚如此深信不疑。老巴赫拉莫夫答曰:“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此,小巴赫拉莫夫解释道:“在斯大林格勒打响的战役远近闻名,苏联红军重创德国人,整个二战的进程在此之后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父亲之所以这么回答,是因为1966年的那球越过门线就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一样,是铁一般的事实。这是我父亲,托菲克-巴赫拉莫夫作出的最客观,最诚实,最正确也是最职业的一次判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