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作者用极凝炼的笔墨,通过一个孩子悲惨的死,反映了法西斯主义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苦难。虽然此刻战争已经以德国的失败告终,但战争留下的创伤——死亡、饥饿、贫穷、混乱,却并没有成为过去。食物奇缺,“50公斤煤只能换两块巧克力糖”。生活的极度困难,不但迫使抬担架的人想占有一条并非属于他的旧床单(“这年头,床单也可以卖不少钱哩”),还推动医生们相互勾结,盗卖医院里的强心剂等紧俏药品,以致小施兰茨因无药可用而终于死亡。社会秩序继续混乱,“谁都随时有被抓去的可能”。洛恩格林的父亲、哥哥神秘地流亡在外不露面,而他的母亲则死因不明:“谁知道,也许是纳粹杀死了她,她曾经狠狠地咒骂过…”;也许是“卢森堡兵把她打死了,不,是俄罗斯兵…”。作品选择一系列真切典型的细节,有力地烘托点染出战后西德的环境气氛,显示出战争的严重恶果。
这篇小说最成功之处,还在从受伤的洛恩格林的角度写出苦难中三个孩子相濡以沫的动人情景和小主人公善良纯真的美好心灵。洛恩格林只是个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正常情况下,他也许还只懂得在父母兄姐照料下顽皮,撒娇。然而,战争造成的残酷命运,使他早熟、懂事地独自担负起5岁的阿道夫和8岁的汉斯两个弟弟的生计。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躲过卢森堡兵的枪弹,爬到正在行驶的火车上去偷煤,以此换取食物。终于在最后一次行动中摔成致命的重伤。他短促的一生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没有尝过甜丝丝的味道。全身“瘦得真可怜,像只老鹅似的皮包骨头…他从不知幸福为何物,只是在被打了止痛针以后,才消除剧痛,产生一种幸福而温暖的奇妙感觉。在临死前的半昏迷状态中,他牵挂着家里无人照管的两个小家伙,为自己平时管他们太严而自责,并且念念不忘将来要为弟弟们“买一些这种针管里的幸福”,使他们得以分尝。
作者简介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小说家,主要作品有《莱尼和他们》《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小丑之见》等。他的作品大多针砭时弊,善用直观的手法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常常在冷静、朴实的白描中伴以强烈的夸张,借以渲染气氛并进行讽刺,还汲取了蒙太奇、内心独自、闪回、联想等现代表现手段,风格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