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沙雀(拉丁学名:Rhodopechys mongolica),又称蒙古喇叭雀,为燕雀科沙雀属的鸟类。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纯沙褐色沙雀。嘴厚重而呈暗角质色,翼羽的粉红色羽缘通常可见。繁殖期雄鸟粉红色较深,大覆羽多绯红,腰、胸及眼周沾满粉红。与其他沙雀的区别在羽色单一且嘴色较浅。主要栖息于沙漠、半荒漠、农田、果园到高山,喜山区干燥多石荒漠及半干旱灌丛。通常成群活动,主要以各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嫩叶、芽苞、花蕾和果实,还吃麦粒等农作物。分布于中亚、南至北非、印度,国内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河北省、偶见于长白山等地。
形态特征
蒙古沙雀雄鸟上体沙褐色或皮黄褐色,头顶、背、肩具暗色纵纹,其中头顶纵纹较窄,有一窄的粉红色眉纹,亦沾玫瑰红色,腰和尾上覆羽玫瑰红色尾黑褐色或黑色,羽缘灰白色。翅上小覆羽和和中覆羽同背,大覆羽黑色,基部白色,羽缘淡玫瑰红色,初级覆羽淡褐色,羽缘灰褐色微沾粉红色,小翼羽黑褐色,羽缘沾红色。飞羽黑褐色,除第一枚初级飞羽羽缘为白色外,其余飞羽外羽缘为玫瑰红色或朱红色,尖端灰白色,次级飞羽基部白色和大覆羽基部白色在翅上形成两道白色翅斑。颏、喉、胸和上腹灰粉红色,两胁淡黄褐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冬羽上体概为沙褐色,上下体粉红色较淡,颊亦无红色沾染。
雌鸟和雌鸟冬羽相似。额至头顶、后颈、眼先、耳羽和头侧沙棕色具棕褐色羽干纹,其余上体沙褐色。背、肩具不甚显著的褐色羽干纹,尾上覆羽淡沙褐色沾玫瑰红色,翅上无玫瑰红色,仅大覆羽羽缘棕红色。下体颏至上腹和两胁淡棕色微沾褐色并缀有玫瑰红色,其余同雄鸟。
虹膜暗褐色或茶褐色,嘴黄褐色或肉黄色,脚黄褐色或肉色。
大小量度:体重:雄性20-23克,雌性15-21克;体长:雄性111-138毫米,雌性108-145毫米;嘴峰:雄性9-11毫米,雌性9-10毫米;翅:雄性84-92毫米,雌性85-91毫米;尾:雄性53-56毫米,雌性51-60毫米;跗:雄性17-18毫米,雌性16-18毫米。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荒漠和半荒漠等开阔地区及裸露的岩石山坡、悬崖、有零星草丛和灌木生长的岩石平原,尤以山边悬崖和岩石坡以及铺满砾石的宽阔的沟谷和洼地较为常见,有时也进到零星的农田地区,不喜欢森林要、茂密的灌丛和荒漠。栖息地平均海拔一般在500-2500米,但在西部和中亚地区,可上到海拔3600-4000米甚至更高。
生活习性
留鸟,秋冬季游荡。成群活动,通常成几只或十几只的小群,有时也见有数十只的大群。性较温顺,不甚怕人,有时人可以靠的很近。彼此保持的很紧,成紧密的一团飞翔。主要在地上生活。即使附近有树和灌木,也不在树上或灌木上栖息,有时虽然降落到灌木上,但很快就下到地上觅食,决不长时间的停留在灌木上。当它站在岩石或地上无论休息还是觅食时,都蹲着脚,这或许是为了降低身体高度以适应荒漠风的吹打和减少被天敌发现的机会。
主要以各种野生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嫩叶、芽苞、花蕾和果实,还吃麦粒等农作物。
甚少声。冬天它们也很安静,即使大群在一起活动也很少出声,仅在飞翔时发出“嗞、嗞”的叫声,鸣声为缓慢的do-mi-sol-mi,多带重复的短句和唧唧声。叫声为轻柔的djudjuvu或啾啾声,群鸟进食时发出。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中国、印度、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尼泊尔、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和乌兹别克斯坦。
游荡:巴林。
繁殖方式
繁殖期5-6月。5月初或5月中旬就有雄鸟在地上开始求偶鸣叫,同群的其他一些雄鸟在叫声的刺激下,也一边寻食一边跟着鸣叫。营巢在石头和岩壁缝隙中或洞中,也常在土崖上或石头与灌木旁地上自己用嘴掘洞作巢。巢用细枝、草叶、草茎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羊毛、马毛或鸟类羽毛。巢呈杯状,大小为外径11.4-14厘米,内径6.5-7.4厘米,高3.8-5.5厘米,深2.1-3.8厘米。每窝产卵3-5枚。卵淡蓝色或绿白色,钝端有少许黑色斑纹,卵的大小为17.9-20.4×13.4-14.8毫米。早成雏晚成性。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无危(LC)。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遗传分类
蒙古沙雀被遗传学上归类为干旱地区的金翅雀族,包括北极金翅雀、喜马拉雅山脉金翅雀、尼泊尔朱雀、沙漠金翅雀和蒙古沙雀等。其系统发育关系由Antonio Arnaiz-Villena等人得出。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2023年)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 - 规范性文件 - 宁乡市政府门户网站.宁乡市人民政府.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