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县扎西镇红军烈士陵园,是为缅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集结扎西、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及云南游击支队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纪念设施,于1984年12月动工修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龙井社区老街居民小组,由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管理所管理。

威信县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前身为扎西红军烈士纪念碑,1988年7月被公布为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国家民政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7至2012年,被投资3820万元分3期进行维修改造。

威信县扎西红军烈士陵园总占地面积4.67公顷,共计投入建设资金220余万元,陵园中共建门亭2个、六角亭5个、蘑菇亭2个,长亭1个,回廊式庭院1座,川南民居式房屋一栋,屏风式大碑4块。该红军山烈士陵园是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公园式活动场所。每年接待游览观光、瞻仰扫墓的各级领导、烈士后裔、社会各界群众达10万余人次,是威信革命老区的纪念地,闻名于川、滇,黔边境。

历史沿革

威信县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前身为扎西红军烈士纪念碑,1977年8月奠基,1978年8月正式落成。1984年12月,在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威信县人民政府以扎西红军烈士纪念碑为中心,动工修建威信县扎西红军山烈士陵园

1988年7月,威信县扎西红军烈士陵园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国家民政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为加强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纪念建筑物的管理,中共威信县委、威信县人民政府于1995年成立了“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管理所”,隶属于县民政局;1996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7至2012年,威信县扎西红军烈士陵园被投资3820万元分3期进行维修改造。

地理环境

威信县扎西红军烈士陵园所在威信县最低海拔480米、最高海拔1897米,平均海拔1131米,县城海拔1175米。年均气温13.6℃,年日照时长970.8小时,年均降雨量103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方位布局

威信县扎西红军烈士陵园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龙井社区老街居民小组,总占地面积4.67公顷,共计投入建设资金220余万元。陵园座北向南,正大门上嵌刻有毛体书法“扎西红军山烈士陵园”八个大字,陵园从山下到山顶均铺设青石梯步和汉白玉栏杆,共建门亭2个、六角亭5个、蘑菇亭2个,长亭1个,回廊式庭院1座,川南民居式房屋一栋,屏风式大碑4块,大碑上分别刻有扎西红色烈士陵园碑记、155名烈士英名录、毛泽东同志书写的长征诗、张爱萍将军为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题词,山顶屹立高12.26米、底脚宽4米的柱形中国工农红军烈士纪念碑,碑南北两面分别镌刻有铜制毛体“红军烈士纪念碑”和“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大字,碑后缓坡上呈弧形整齐地树立有徐策殷禄才等83位红军烈士个人生平事迹碑。两周王陵种有塔柏、雪松、白玉兰万年青等,绿化面积达37000平方米,共安葬烈士97名。

功能意义

威信县扎西镇红军烈士陵园是为缅怀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集结扎西、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及云南游击支队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纪念设施,是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公园式活动场所。每年接待游览观光、瞻仰扫墓的各级领导、烈士后裔、社会各界群众达10万余人次,县级机关、团体及中小学校每年都要前往进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驻威部队每年在此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它已成为威信革命老区的纪念地,闻名于川、滇,黔边境。

相关历史

牺牲在威信的83名烈士

1935年初,中国红军第一次渡赤水进入川南,因北渡长江受阻,中央军委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折向云南扎西集结,同年2月8日至10日期间,先后在威信大河滩、江西庙、水田寨召开了继遵义会议之后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扎西会议”)。“扎西会议”通过了遵义市会议决议,根据敌我形势变化,确定了:回师黔北,二渡赤水,再占遵义;整编部队,精简机关,充实连队,扩大中国工农红军;在川滇黔边缘结合部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川南游击纵队(后改称川滇黔边区特委和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三个战略部署。“扎西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决定以张闻天代替秦帮宪在党中央负总责,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红军长征以来首次研究全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的重要会议,它完成了以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中国革命伟大历史转折的一系列决定和部署,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根据“扎西会议”决定,中央政治局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从全军主力部队中抽调武装人员和干部,在扎西组建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和中共川南特委,由周恩来(军委副主席)到会动员,宣布纵队和特委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回师黔北后,中共川南特委带领川南游击纵队流转在“边区”二十余各县,宣传发动群众,与数十倍的中国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民团进行英勇斗争。期间,中共川南特委根据对敌斗争需要,于1936年9月,在威信县组建了滇东北特区区委和红军云南游击支队,成立了特区革命委员会。红军云南游击支队以威信为中心,在纵队的领导下,建立郭家坟革命根据地,在川滇黔结合部的威信、珙县镇雄县兴文县叙永县等县开展游击战。直到1947年春,纵队和支队领导及多数同志因为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孤军奋战,均在反“围剿”的战斗中牺牲。

在历时12年的对敌斗争中,部队由几十人的农民武装发展到近千人的红军游击队,开辟了方圆数百公里的游击区,川南游击纵队师长曹德钦、政委徐策龙厚生、张凤光,参谋长曾春鉴、特派员李青云云南省游击支队大队长以上干部殷禄才、阮光明、陈华久、易德胜、邓登山、刘少成、曾子云、杨世龙、殷禄坤、张占彪、孙德龙、董玉清、张慧成、陈宏、张治高等83名中国工农红军官兵牺牲在威信县这块土地上。

相关荣誉

以上资料参考

相关事件

2024年9月4日,云南昭通市威信县红军烈士陵园内,多名大妈无视陵园庄重氛围,在园内放起音乐跳起了广场舞。次日,威信县红军烈士陵园管理所工作人员表示对此现象深感无奈,他们每天都在努力规劝跳舞的群众离开陵园,但效果甚微。工作人员透露,两周王陵作为开放式场所,管理难度较大,目前正计划制作提示牌以进一步提醒公众保持陵园肃静。

参考资料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威信县人民政府.2024-09-05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教育基地简介.扎西干部学院.2024-09-05

..2024-09-05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9-05

昭通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 学习体验活动省级示范线路一.澎湃新闻.2024-09-05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老家网.2024-09-05

威信概况.威信县人民政府.2024-09-05

云南9处!277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公布.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2024-09-05

云南一烈士陵园内多名大妈墓碑前跳广场舞 管理所:天天都喊别在这跳.百家号.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