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食尾子是指士兵通过节省伙食所获得的生活费用,这些资金被平均分配给所有士兵作为个人使用的小额现金。

历史背景

伙食尾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实行的民主制度。1927年9月,毛泽东在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建立士兵委员会,实现政治、军事、经济民主。在经济民主方面,士兵参与财务管理,每月能够节约出一部分伙食费,经士兵委员会讨论后,平均分配给所有就餐者,称为“伙食尾子”。这种平等的民主制度使得红军队伍士气高昂,尽管物资匮乏,却表现出极高的战斗热情。

长征期间的伙食尾子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在此期间,朱德夫妇和其他官兵一样,获得了伙食尾子。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占遵义市后,举行了遵义会议,随后再次分配伙食尾子。同年6月,红军抵达川康边境时,又一次分配了伙食尾子。朱德将军特别嘱咐妻子康克清妥善保管这些伙食尾子,以纪念那段艰难的岁月。

纪念品价值

朱德和康克清保存的伙食尾子——三枚银元和一枚铜币,不仅是简单的货币,更是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这些硬币随同朱德夫妇经历了多年的征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将其捐赠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展览情况

这些珍贵的伙食尾子现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馆内,向参观者展示着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先辈们的崇高品格。

参考资料

毛泽东的三本“伙食账”.新浪微博.2024-10-24

军事博物馆展出的“伙食尾子”.微信公众平台.2024-10-24

“伙食尾子”背后的制胜密码(微观).光明网.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