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脱硫微生物

脱硫微生物

脱硫微生物可分为光合细菌和无色硫细菌两大类。光合细菌主要用于处理气体硫化物,其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相比之下,无色硫细菌的研究更为活跃,已进入中试和生产性试验阶段,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包括多种类型,如紫色硫细菌(Chromatiaceae)和绿色硫细菌(Chlorobiaceae)。其中,仅有某些特定品种能够代谢硫化物。此外,紫色无硫细菌(Rhodospirillaeceae)中也有少量物种能够耐受高浓度硫化物。

无色硫细菌

无色硫细菌主要是化能自养型,它们能够氧化各种形式的硫化物,如硫化氢、元素硫、硫代硫酸盐和连四硫酸盐,从而生成硫酸并从中获取能量。常见的无色硫细菌包括氧化硫硫杆菌硫杆菌属 thiooxidans)、排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parus)、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以及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

研究挑战

更优菌株

在寻找能特异性降解煤中有机硫的菌株方面,研究人员面临挑战。通常使用试剂二苯并噻吩作为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然而大多数分离出的菌株仅能通过破坏碳的方式降解硫芴。因此,筛选出能特异性降解有机硫的菌株成为关键。

脱硫效果

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微生物脱硫技术能够去除高达91%的有机硫,这一成果令人振奋,但仍需解决如何同时高效去除有机硫和无机硫的问题。

遗传工程研究

通过遗传工程技术,有望开发出更加高效的脱硫微生物。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涉及有机硫降解的遗传学,包括对E. coli菌株的改造和基因克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增强菌株的脱硫能力,以及将其应用于更适合的煤处理条件下。

应用前景

微生物脱硫技术的发展受到政策压力、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理想的脱硫目标是通过单一处理过程,经济有效地去除煤中的有机硫和无机硫。这可能需要结合化学、物理和微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处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