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塔尔族文学是塔塔尔族(或鞑靼人)所创作之文学,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进步传统。塔塔尔族大部分分布于俄罗斯伏尔加河至乌拉尔山脉一带、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市、塔城地区、乌鲁木齐市等地。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研究以及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的塔塔尔族作家和文学工作者队伍正在迅速成长。
简介
中国的塔塔尔族仅4000余人(1982),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陆续迁入中国新疆的,分布于乌鲁木齐、伊宁、塔城等地。其语言属阿尔泰共和国语系突厥语族,并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但因长期与维吾尔、哈萨克族族杂处,所以维吾尔、哈萨克语言文字亦为新疆塔塔尔族所通用。
塔塔尔族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民间文学作品:如《幸福》《失去亲妈的姑娘》等民间故事。前者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用生动的形象,明快简洁的语言表明幸福与勤劳是一对孪生子;后者风格深沉细腻,是“孤儿型”故事中的一篇佳作。塔塔尔族民俗音乐,长于抒情,节奏明快,如《草原上的人都这样唱》《小河》等。其情歌尤为丰富,《眼睛》《梦中见到了你》《姑娘的心愿》《树上的夜莺在歌唱》等,情深意挚,蕴藉含蓄,深为人们所喜爱。
10至13世纪,塔塔尔族就有不少反映爱情和宗教内容的文学作品,艾力的《玉素甫与孜莱哈》是最早的一部爱情叙事长诗。此外,还有作者不详的宗教劝诫性长诗《克斯克巴希》《告诫众后生》。13至14世纪,库提比的《胡斯热夫与西琳》,花拉孜米的《爱情诗简》,迈合穆特·布勒阿尔的《通向天堂之路》都是引人注目的著作。15世纪的诗人穆赫麦德雅尔写过不少各种题材的长诗和抒情短诗,在他的一些作品中已经反映了保卫自己的祖国──塔塔尔人当时的喀山汗国,抵御沙皇侵略的思想。
塔塔尔族的作家文学,具有反封建的民主进步传统。诗人阿不都拉·托卡依(1886~1913),不仅以其作品为塔塔尔新文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国维吾尔、哈萨克族等民族的现当代诗人、作家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塔塔尔族文学家、历史学家库尔班艾力·海力迪(1846~1913)以塔塔尔文在新疆写成,1910年在喀山出版的《东方五史》,是一部广泛涉及东方突厥语诸民族人文、历史,同时具有文学价值的重要著作。30、40年代,《我们的呼声》《新新疆》等塔塔尔族文报刊出版,发表了不少用塔塔尔文创作的小说、诗歌和剧本。
塔塔尔族的文学种类丰富多样,民间文学方面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戏剧、民俗音乐、诗等等,作家文学方面大部分的作品为小说、长篇叙事诗、短诗、散文、戏剧等类型的作品。塔塔尔人有千年以上的文化传统,各个朝代都有大量的作家文学产出。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内容最多样、数量也最为庞大的就是“诗”,因此有“有诗歌的地方就有塔塔尔人,塔塔尔人生活的地方一定有诗歌”一说。
塔塔尔族的文学,依政权更迭大致可分为伊斯兰化时期、钦察汗国时期、喀山汗国时期、俄罗斯帝国时期与鞑靼斯坦共和国时期。伊斯兰教化时期,塔塔尔人开始使用阿拉伯语创作宗教文学,成为宣传宗教的工具。钦察汗国时期,塔塔尔语正式普及,产生了大量的书面文学。喀山汗国时期,塔塔尔文学艺术开始繁荣。沙俄时期,塔塔尔族的文学创作从16世纪中开始沉寂了一段时间,但十七世纪后半期开始,文坛上涌现大批的诗人与作家。鞑斯坦共和国时期,除了苏联持续有许多优秀的塔塔尔族诗人与作家出现外,在十九世纪中期起迁入新疆地区的塔塔尔族也开始发展艺术事业。1932年,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塔城市等地的塔塔尔族人自发地组建了文艺团体,将塔塔尔族的话剧搬上舞台。如:《巴西玛哈木》《可爱的人》《哈丽亚巴诺》《逊干尤里吐孜》《打短工的艾合买提》等剧。此时期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缘故,出现很多抵抗战争的诗人,例如穆沙·加里、希博盖特·哈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