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苏华,男,印度人,1912年3月1日出生于印度达卡(现属孟加拉国)。全名为比乔埃·库马尔巴苏。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医科,后留附属医院当住院大夫,外科医生。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6年毕业于加尔各答大学医科。

1938年毕业于印度医科大学。

工作经历

1938年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

1939年到达延安市。为表示对中国的敬爱,取名巴苏华。担任八路军总医院外科主治医生。同年11月同爱德华、柯棣华先后到晋东南、晋察冀前线做救护工作。

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爱德华、卓克华、木克华因病回国和柯棣华因病逝世后,仍安心留下来工作。1940年12月,乔蒂·巴苏大夫从晋察冀返回延安,在八路军卫生部附属医院任耳鼻喉科和眼科主任。每天门诊有100多病人,另外他还需要照料30多张病床。

1943年回到延安,服务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担任陕甘宁边区参议员,还负责编辑朱德任主席的东方民族反法西斯同盟的《中国报道》杂志。

1943年6月才取道重庆市,乘飞机回到加尔各答,回国后受到热烈欢迎。发起成立全印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继续为加强中印两国人民友谊贡献力量。

1976年的冬天,率领全印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代表团来华访问。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支援中国抗战,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

获得荣誉

1988年6月2日在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修建了“巴苏大夫纪念碑”。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1986年12月在印度病逝。据生前遗嘱,乔蒂·巴苏大夫的骨灰,一半留在印度,一半送来中国。他的纪念碑,树立在河北省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柯棣华大夫陵墓右侧。

社会活动

1938年与爱德、柯隶尼斯、卓克、木克几名大夫组成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斗争。

参加了亚洲国家反法西斯主义联盟的活动,并被联盟选为边区参议会员。

1943年回国后,发起成立全印柯隶华大夫纪念委员会,继续为加强中印两国人民传统友谊员献力量。

参考资料

踏访燕赵热土 唱响慷慨壮歌——抗战英烈谱之巴苏华--英雄丰碑.河北文明网.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