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蠡勺居士

蠡勺居士

清代小说翻译家。江苏吴县人。

简介

蠡勺居士曾翻译英国小说《昕夕闲谈》五十五回,连载于同治十一年(1872)创刊的文艺性月刊《寰琐记》上。前有小序一篇,每回末有评语。光绪三十年(1904),经译者删改重定,由文宝书局印成单行本,署名易为“吴县床卧读生”。

昕夕闲谈

《昕夕闲谈》是中国较早的一部翻译小说。翻译小说的出现,无疑会对中国传统的小说观念逐步产生影响,但在开始的时候,人民更多地还是以中国传统的小说观念来看待西方小说。“《昕夕闲谈》者,英都纪事之书也”。

蠡勺居士虽然在小序中谈到翻译小说的目的在于“记欧洲之风俗”,“广中土之见闻”,希望读者“勿等诸寻常之平话、无益之小说”。但他翻译这部小说的主要动机还是由于此书“务使富者不得沽名,善者不必钓誉,真君子神采如生,伪君子神情毕露”,用传统的观念来肯定其思想和艺术的价值。

灜寰琐记

1872年11月11日,《灜寰琐记》创刊。该刊为月刊,24开线装本,4号活字排印,每册24页,由上海申报馆刊行,随《申报》附送。

1875年1月出版第二十八卷后,改名《四溟琐记》继续出版。巾箱本,每册32页,出满12期。

1876年2月,又易名《寰宇琐记》,再出12期。

1877年1月终刊。为中国最早的文学期刊。

《申报馆书目》称:“是书皆近时诸同人惠投本馆嘱刊之作,本馆延请名人详加选择。”发表时,多用笔名,主要撰稿者为当时上海市名士李芋仙、王紫诠、何桂笙、邹翰飞、钱昕伯等人。内容以诗词、小说、译文为主,兼及论说、天文地理、笔记、传记、历史学、考据等方面。经常辟有海外见闻杂志(或中外见闻杂志)一栏,多选录香港新报的文章。

所刊作品,大都是消闲遣兴之作。曾发表烈妇传、贞女传、孝子传等等。连载的翻译小说,如日本名著《江户繁昌记》、英国名篇《昕夕闲谈》等,是近代最早的文学译作,颇受读者欢迎,每期销达2000册。各期诗词所占篇幅尤多,《尊闻阁诗选》等亦颇引人注目。《四溟琐记》曾刊登了许多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诗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