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蔚华
张蔚华(1913年1月-1937年10月27日),男,抚松县人,是革命烈士,朝鲜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少年时代的同窗挚友、抗日战争时期的亲密战友。
张蔚华出身大户人家,12岁时在抚松第一小学与金日成相识,后在其革命思想的影响下,逐渐转变为革命战士。曾多次解救金日成于危难之中,并与其联合创办了革命报刊《新日》。1932年,张蔚华在金日成的介绍下入党。后利用经商作掩护,发展革命组织,为抗日队伍筹集运送军需物资。为东北抗日联军打击日寇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10月,张蔚华遭叛徒出卖,被日本宪兵队秘密囚禁,其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强迫张蔚华交出党组织名单以及金日成的去向。最终张蔚华为了保全组织、保护战友,选择服汞自杀。离世后,张蔚华被安葬在抚松县张蔚华烈士陵园。1953年,新中国政府向张蔚华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发的烈士证书。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蔚华1913年1月出生于吉林抚松一大户人家,其父张万程是当地的乡绅。
结识金日成
12岁时,张蔚华在抚松第一小学与金成柱(即金日成)相识。此后,二人成为好友,同时受金日成革命思想的影响,张蔚华从一个富家子弟逐渐变成了一个革命战士,开展了很多革命活动,支持着金日成的抗日斗争。二人曾一起写文章,刻钢板,搞油印,于1928年1月15日联合创办了革命报刊《新日》。之后,朝鲜劳动党党史研究部门确认这是朝鲜现代革命史中第一份革命刊物。
1928年冬,金日成因进行反日宣传被捕,张蔚华其父张万程以社会贤达的身份营救金日成出狱。
1930年夏,张蔚华在火车上掩护金日成躲过密探跟踪,并安排父亲张万程在车站用带蓬马车接站,帮助金日成摆脱了日军的追捕,转危为安。
1930年秋,张蔚华向金日成带去了12支手枪,帮助金日成得到展开抗日活动以来的第一批武器。1931年,张蔚华动用家中一大笔资金,又向金日成带去了40条枪。此后,这些枪对金日成建立抗日游击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正式参与抗日活动
1932年,金日成亲自介绍张蔚华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张蔚华以自己特殊的背景掩护开展地下抗日活动,开设了“兄弟照相馆”和“兄弟书局”,为抗日部队印刷宣传品,并提供各种物资援助。曾组织抗日群众,在日军封锁的情况下,连续为山上的金日成游击队送作战和生活物资,为东北抗日联军打击日寇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身殉国
1937年10月,吕振羽张蔚华和金日成都很熟悉的一个朝鲜人郑学海找到了张蔚华。交谈中,张蔚华无意中透露出金日成住处,郑学海得知后随即将其出卖。被日本宪兵队秘密囚禁后,张蔚华遭尽折磨,后被保释出狱。父亲向其转达了日本宪兵队同意保释的三个条件:保释期为一个月;保释期间张蔚华要继续反省并交代交出党组织名单以及金日成的去向;随时听候宪兵队的传讯。最终,张蔚华为了保全组织、保护战友。在10月27日,设法请人带信告知金日成转移司令部后,选择服汞自杀,以身殉国。
个人生活
张蔚华之子名为张金泉,一直居住在其旧居,抚松县城百花街59号。曾收到金日成赠予的一块瑞士金表,表中刻有金日成三个字。
后世纪念
金日成寻张蔚华遗属
金日成回到朝鲜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以后,仍不忘寻找张蔚华的遗属。1984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访问朝鲜,将张金泉写给金日成的一封信交给了金日成,最终帮助张蔚华遗属和金日成联系上了。在金日成的盛情邀请下,张金泉一家曾数次访问朝鲜。
金日成主席纪念馆
在金日成主席纪念馆,有张蔚华(左)与金日成的弟弟金哲柱(右)的雕塑作品,雕塑后的油画为张蔚华(左)与金日成(右)的合影。
烈士证书
1953年,新中国政府向张蔚华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发的烈士证书,字号为“辽东字第08728号”,全文为:“查张蔚华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当受社会上之尊崇。除予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人牺牲病故保恤暂行条例”发给恤金外,并发给此证,以资纪念。”
烈士梁启超墓
离世后,张蔚华最终被安葬在抚松县张蔚华烈士陵园,其墓碑高1.88米,宽0.80米,厚0.20米,重0.85吨。
人物评价
张蔚华烈士的革命业绩是朝中两国人民的友谊的光辉的典范。烈士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业绩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1992年10月27日,朝鲜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 评)
参考资料
张蔚华.中华英烈网.2023-12-22
【金山镇·红色故事会】革命英雄——张蔚华.魅力金山镇-微信公众平台.2024-10-07
金日成与张蔚华:跨越国界的生死情谊(组图).人民网-新浪网.202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