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李湖
皂李湖位于绍兴市上虞区区梁湖街道东南方,水域面积2370亩,是上虞第一大淡水湖,古时已有“皂李八景”的说法。据考证,“皂李湖八景”之名成于元末而兴于明清。从明代万历年间《新修上虞县志》和《皂李湖湖经》记载的《皂李湖八咏诗序》来看,此八景应命名于元朝至正丁酉年(1357)之前。
景区简介
皂李湖位于绍兴市上虞区梁湖街道东南方,水域面积2370亩,是上虞第一大淡水湖,古时已有“皂李八景”的说法。这八景,即杜墩夜雨、郭墓春云、东阪朝耕、西塘晚眺、马湾二牧、姜岙雪樵、陡门水势、澜岭泉声。据考证,“皂李湖八景”之名成于元末而兴于明清。从明代万历年间《新修上虞县志》和《皂李湖湖经》记载的《皂李湖八咏诗序》来看,此八景应命名于元朝至正丁酉年(1357)之前。
以八景之一的“陡门水势”为例,其位于皂李湖顶端,潘家陡村之村口。该村群峰怀抱,寒冬不严,酷暑不烈,山上林茂竹秀,宜于果木生长,这里的“潘家陡杨梅”声名远播。由于三面环山,集雨面积大,每逢大雨后,山水倾泻,众溪汇聚到陡门上面的一条大溪内,形成湍急水流直奔皂李湖。每当溪水奔腾时,水冲溪石,涌起层层浪花,“陡门水势”由此而来。
不过,迷人的皂李湖不是自然天成,成湖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传说。相传,在唐贞观年间,皂湖一带经常有旱涝灾害,十年九荒,农民大多颗粒无收。当时有大户曹氏和黎姓,对此两人看在眼里,忧在心上。先贤挖田筑湖的故事深深感染了曹氏和黎氏,他们决定也学先人的样子,把自己的田让出来,挖土围堤成湖。曹氏和黎氏就把闸口、湖塘下的田地腾出来,乡亲们老老小小全家出动,手提肩挑,日夜劳作。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一个占地500亩的湖底挖成了,方圆数里的良田从此免受旱涝之灾。后人为缅怀先辈功绩,取其谐音“皂李”为湖名。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如今的皂李湖承担着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和提升水体自净能力等重要使命,由东北地区向西南呈长条形,平均水深约3米。靠着这一方水土,湖岸边的村民们繁衍生息,继往开来。
参考资料
皂李湖:虞城大地一明珠.绍兴文明网.2024-02-16
八大“美丽行动”勾画美丽上虞全景.绍兴市人民政府.202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