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经过30年的沿革发展,现拥有六个省级科创平台和六个省级人才团队,三个本科专业,一个硕士点和一个博士点,是学校本硕博贯通、且在经济领域具有“财经智能”特色的唯一国际化工科学院。

2019年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两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计算机学科又首次身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排名NO.301-400,在“全国一流学科”榜单中,排名NO.62-82,取得历史性突破,与江西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列同一区间,居全国财经类高校三甲,为学校建设全国一流财经特色名校做出了应有贡献。

学院概况

山东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是“经济信息专业”。1990年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省最早设立了“经济信息专业”,1993年成立“计算机管理系”,2003年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同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信息管理学院分立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5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1993年山东财政学院成立经济信息管理系,1999年系部调整为计算机信息工程系,2002年更名为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2012年由原山东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原山东财政学院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资源整合组建山东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经过30年的沿革发展,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三个本科工科专业,其中前两个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数据挖掘与可视化二级博士点,服务“一带一路”招收有国际留学生(硕士、博士),成为我校“本硕博”贯通且在经济领域具有“财经智能”特色的唯一国际化工科学院。

学院计算机学科两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软科近日正式发布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山东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榜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宗旨,大力实施“新IT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及高校交流与合作,注重科技成果转化。“立足济南市,服务山东省,面向全国,放眼一带一路”,积极服务社会。近年来学院发展迅速,现有教职员工106人,专任教师87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8人;其中,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名,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3人,外籍专业教师1人;另特聘有985、211、国外(境外)高校知名教授5人。已形成一支以知名教授为指导,以本校教授学术带头,青年博士为骨干,外籍专业教师加盟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承担国家级项目30余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及会议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650余篇,出版专业教材10余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及三等奖多项,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1项,其他省部级等各奖项20余项,发明专利2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奖励15项。近三年学生参加竞赛获省级奖500余项,国家级奖项100余项。

学院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卓越人才为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一专多能”型开发应用人才,使学生既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技能。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人员94人,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8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23人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专任教师77人;教授15人(含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5人,已形成一支以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博士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博士和在读博士52人,其中博士后6人。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人,是山东财经大学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学院之一。

专业特色

学院拥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省级重点学科;数字媒体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金融信息工程技术省级研究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学院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商务与网络工程系、数字媒体系、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实践教学实验中心五个教学单位以及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中心、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中心、计算经济与信息可视化研究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四个科研机构。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工程、电子商务五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围绕学科建设目标,在学科布局、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近年来,学院教师在《中国科学》、《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管理科学学报》、《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0余篇;出版专业教材10余部,获省部级等各项奖项20余项,其中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迄今共主持“973”课题子课题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其中国际合作交流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

学术交流

学院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学术机构及IBM、微软思爱普NEC显示器甲骨文公司、浪潮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阿肯色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加拿大Regina大学计算机系、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软件学院等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有多名教师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参加学术交流、讲学或研修,并选拔优秀学生赴海外留学。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要求,积极营造传授知识、创新知识的教学环境,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与专业并重”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二元型人才,使我院培养的毕业生既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技能。与银泉科技、东软集团日本电气、浪潮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为毕业生打造“就业直通车”。毕业生一次签约率一直在90%以上,就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财经管理部门和信息技术公司等单位。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踏实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普通本科专业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

2000年设立,教育品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核心专业;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专业等。培养特色:面向互联网4.0(价值网络)和智慧城市,金融区块链、数据挖掘、智能技术等。

2.数字媒体技术(080906)

2005年设立,教育品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立项建设专业;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等。培养特色:面向互联网4.0(价值网络)和智慧城市,价值媒体、智能媒体、数据可视化技术等。

3.人工智能(080717T)

2019年设立,2020年开始招生。教育品牌:经教育部批准新设专业。培养特色:面向互联网4.0(价值网络)和智慧城市,金融智能、会计智能、审计智能等智能软件技术

合作本科专业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信息化)(080901),2015年与浪潮集团合作。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大数据)(080901),2016年与慧科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

研究生学科点

1.学术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0812)

本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硕士点始建于2005年,2009年设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数字媒体技术、金融信息工程人工智能五个二级学科方向。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为省级重点学科。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2019年申请设立“人工智能”方向。

2.学术博士点:数据挖掘与可视化二级博士点(0714)

2018年,我校统计学科进入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一级博士点有四个学科方向: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社会经济统计学数理统计学、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其中数据挖掘与可视化二级博士点设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省级研究平台

1.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

2.山东省中美数字媒体国际合作研究中心

3.山东省区块链金融重点实验室

4.山东省高等学校机器学习与财经数据挖掘重点实验室

5.山东省金融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山东省信息可视化与计算经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人才团队

1.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团队(图像理解与认知计算)

2.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团队(医学影像分析与辅助诊断)

3.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数字媒体与文化创意)

4.山东省优势学科人才培育团队(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

5.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数据挖掘与可视化)

6.山东省高校青创科技计划团队(可视媒体智能计算)

教学机构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计算金融系:金融大数据、金融信息化校企合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3.数字媒体技术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4.人工智能系:人工智能专业

5.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山东省数字媒体内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室(省部共建大学):计算机公共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室、数据库-移动开发实验室、区块链实验室。

—数字媒体教学实验室(省部共建):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实验室、可视媒体实验室、音频实验室、人机交互实验室、VR/AR实验室、游戏开发实验室、智能媒体实验室。

—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室(省部共建):大数据公共实验室、人工智能公共实验室、财经智能实验室、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实验室。

—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共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单位:浪潮集团有限公司)、金融智能软件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单位:中创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新媒体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单位:山东有线山东海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学院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二环东路7366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