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透翅蛾属鳞翅目LEPIooPTERA双孔亚目DITRYsl^谷蛾总科Tinaeoldea透翅蛾科Aegeriidae杨树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rormis Root。杨属透翅蛾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各地,对小叶杨青杨为害较轻,对新品种杨树的为害比较重。

地理分布

河北省河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江苏省浙江省等省区,主要以幼虫蛀食银白杨毛白杨、加大拿杨的茎干、枝条,形成肿瘤。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1~21mm,翅展23~39mm。外形似胡蜂科。头半球形,头和胸部之间有橙黄色鳞片围绕,头顶有米黄色鳞片。前翅纵狭,有色鳞片,中室与后缘略透明。后翅透明,缘毛灰褐色。腹部圆筒形,黑色,有5条橙黄色环带。

椭圆形,黑色,上有灰白色不规则多角形刻纹。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30mm,圆筒形。初龄幼虫淡红色,老熟时黄白色。胸足3对,腹足、臀足退化,仅留趾钩。

长12—23mm,纺锤形,褐色。腹部2~7节,背面各有横列倒刺两排,9、10两排具刺1排。腹末具臀棘。

危害规律

在华北地区多为1年1代,少数1年2代。以幼虫在枝干隧道内越冬。翌年4月初取食为害,4月下旬幼虫开始化蛹,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盛期在6月中到7月上旬,10月中旬羽化结束。卵始见于5月中旬,少部分孵化早的幼虫,若环境适合,当年8月中旬还可化蛹,并羽化为成虫,发生第2代。成虫飞翔力强而迅速,夜间静伏。卵多产于叶腋、叶柄、伤口处及有绒毛的幼嫩枝条上。卵细小,不易发现。卵期7~15d。幼虫8龄。初龄幼虫取食韧皮部,4龄以后蛀人木质部为害。幼虫蛀入后,通常不再转移。9月底,幼虫停止取食,以木屑将隧道封闭,吐丝做薄茧越冬。

防治方法

1.选择抗虫树种 如有些杂交杨属对白杨透翅蛾有较强的抗性。

2.加强检疫在引进或输出苗木时,严格检验,发现虫要剪下烧毁,以杜绝虫源。

3.人工防治幼虫初蛀入时,发现有蛀屑或小瘤,要及时剪除或削掉,或向虫瘿的排粪处钩、刺杀幼虫。秋后修剪时将虫瘿剪下烧毁。

4.药剂防治在幼虫侵入枝干后,表面有明显排泄物时,可用50%磷胺乳油加水20~30倍液涂1环状药带,或滴、注蛀孔,药杀幼虫。用三硫化碳棉球塞蛀孔,孔外堵塞黏泥,能杀死潜至隧道深处的幼虫。幼虫初侵入期往受害的干、枝上涂抹溴氰菊酯泥浆(2.5%溴菊乳油1份,黄黏土5~10份,加适量水合成泥浆)毒杀初孵化的幼虫。抓住初孵幼虫尚未钻入树干的有利时机,在树干枝干上喷洒1:500~1000倍的敌敌畏液,每9天喷1次,毒杀效果良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