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
国际博物馆日(英文名:International Museums Day),是国际博物馆协会在1978年确立每年5月18日为博物馆纪念日。在1992年以后,每年为该日设置一个特定的活动主题。
世界上具有现代意义的最早的博物馆是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于1793年11月18日起对公众开放。1880年,大英博物馆学者鲁金斯发表了《博物馆之功能》的论文,强调博物馆应成为公众受教育的场所。1946年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6年6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执行局第138次会议,萌生设立一年一度的世界博物馆日的想法。1978年,大会通过了第5号决议设立了国际博物馆日。中原地区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随后每年均组织纪念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活动。
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每座博物馆都会十分隆重地对待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除了政府部门组织的集中宣传展示活动外,各个博物馆都会在这一天推出自己的特色活动。
历史沿革
设立背景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和艺术的九位神女的统称,她们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的特尔费·奥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各种雕塑和战利品的宝库,它被视为博物馆的开端。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博物馆只是供皇室或少数富人观赏奇珍异宝的收藏室。
直至18世纪末,西方一些国家相继建立博物馆并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的功能才有了新的发展,大众对博物馆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世界上具有现代意义的最早的博物馆是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卢浮官曾是法国皇官,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将其改为第一共和国的国家美术馆,并于同年11月18日起对公众开放。1880年,大英博物馆学者鲁金斯发表了《博物馆之功能》的论文,强调博物馆应成为公众受教育的场所。以后美国学者顾迪在《将来的博物馆》和《博物馆行政管理的原则》两篇文章中进一步强调博物馆必须致力于革新教育,开展积极活动,使之不仅成为专家学者从事研究的场所,而且成为教育机构的补充设施、校外的教学园地。
发展进程
1946年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早在1949年,1948年至1956年担任Icom科学技术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健康博物馆和科学技术史博物馆(未来的 CIMUSET)第一委员会主席的安德烈·勒维耶(André Leveillé)在《博物馆》第二卷第4期的导言结束时呼吁进行“博物馆十字军国家”, 1949年,开展题为“为所有人服务的博物馆/Les 苍蝇座ées au service de TOUS。从1956年起,国际博物馆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发起了两次“国际博物馆运动”(1956年10月7日至14日和1967-1968年),重点关注博物馆的教育作用。但直到1976年6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执行局第138次会议,萌生设立一年一度的世界博物馆日的想法。
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之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1977年,莫斯科大会以“博物馆与文化交流”为主题,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1978年,大会通过了第5号决议,国际博物馆日,并于5月18日设立了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同年,第一届国际博物馆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南澳大利亚博物馆等博物馆首次向游客开放了储藏室和工作室,让他们前所未见地瞥见了幕后。加拿大和西班牙的其他博物馆提供视觉和声音表演,伊朗的大多数博物馆都免费向公众开放。在新西兰,陶朗加地区博物馆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举办了一场化装舞会。
198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学会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并成立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决定每年5月18日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商事案件标准市区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2001年6月,日博协在一份题为“对话与协作的博物馆”的报告书中提出,计划在日本开展“国际博物馆 日”的活动。在11月的全国博物馆大会、全国博物馆馆长会议上得到了响应。在关东地区理事馆的协助,成立了“国际博物馆日”策划委员会。
设立目的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
活动形式
政府部门组织集中宣传展示活动,各个博物馆都会在5月18日推出自己的特色活动。
历年主题
相关机构
国际博物馆协会(英文名: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简称国际博协)成立于1946年11月,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持着官方联系的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享有商地位。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代表博物馆和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国际组织,是国际博物馆界最大和最有影响的组织,其注册办事处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内。
该组织拥有来自世界137个国家的会员28000多名,在115个国家建立国家委员会,下设31个国际专业委员会、17个附属国际组织以及7个地区委员会,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博物馆行业的权威性代表。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为国际博协的官方语言,均可用于国际博协的会议。
国际博协大会每三年举行一次,是国际博协的最高权力机构,历来受到博物馆业界、主办国家和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首先,大会主题的选择和研讨,既反映了业界的共同关注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与主办国博物馆的特色有很大关系;第二,大会在业界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为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的博物馆专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业务交流平台;第三,大会期间组织的博览会、文化活动等项目。所以,国际博协大会享有“国际博物馆界奥运会”的美誉。
参考资料
ICOM Past : back to the origins of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国际博物馆协会.2024-04-16
国际博协简介.CONTACT INFORMATION.2024-04-16
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的力量”.长江网.2024-04-16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定了!(附历年主题).河南省文物局.2024-04-16
每日一词∣国际博物馆日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中国日报网.2024-03-21
看展、研学、淘宝……今年博物馆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在中山启动.南方都市报-今日头条.2024-05-18
518国际博物馆日 | 2023年主题: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澎湃新闻.2024-04-16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