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脊蛇
棕脊蛇(学名:Achalinus rufescens)是游蛇科脊蛇属的爬行纲,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平鳞钝头蛇、陕西省等地。其生活习性为穴居,一般栖息于平原、丘陵及山区,海拔范围为370至15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香港。棕脊蛇已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形态特征
棕脊蛇全长约630mm,背鳞通身23行,起棱,左右最外侧行平滑或微棱,且较大。腹鳞雄蛇136—161,雌蛇147—149;尾下鳞雄蛇68—82,雌蛇58—65行;肛鳞1片。体背棕褐色,自颈至尾有一深棕色脊线;腹面朱黄色;尾很纤细。
分布
棕脊蛇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贵州省、陕西省等地,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越南。在中国,它们还分布在武夷山、黑石顶、古田防城金花茶、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靖南亚热带雨林等保护区,以及五指山、秦岭等山脉湖泊。
保护措施
棕脊蛇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棕脊蛇.搜狐.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