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帧率
高帧率(英语:High frame rate, HFR)是指使用比正常帧率更高的技术拍摄而成的影片。在电影中使用超过每秒24格、或是在电视中使用每秒超过30格的帧率拍摄及播放,即可称为“高帧率”。相比以往的24帧画面,高帧率可带来更清晰稳定的画面,是新电影技术革命。高帧率拍摄的影片能更好地表达慢动作镜头,因为即使把电影放映速度减慢一半,它仍然能达到每秒24帧的电影放映水平,它也具有画质更清晰、身临其境感更强等特点。
发展
无声电影时期用手摇曲柄相机以16-18帧率拍摄。爱迪生早期的电影使用每秒40格的帧率拍摄而成,而卢米埃兄弟的电影则是每秒16格。1927年,有声电影出现后,整个电影产业需要共用一个电机驱动的、持续的帧率。35mm胶片非常昂贵,所以需要选择尽可能慢的帧率。早期的光学声道在考虑最低速度的时候还需要保证清晰音轨。而通用的安装机械投影的摄影机也只能投影24帧,因此选择了24帧,并使之在过去80年的时间里成为产业准则。24帧是一个商业决定,是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最便宜的帧率。但是它会导致运动图像中的人为问题,比如雪花点、屏幕闪烁以及图像模糊等。科学研究显示人眼的极限是55帧率。所以,48帧率拍摄会带来更加真实的感受。如果高帧率成为主流,许多剧院将需要更新他们的放映系统,这将导致放映的成本增加。
特点
每秒48帧画面频率的影片能更好地表达慢动作镜头,因为即使把电影放映速度减慢一半,它仍然能达到每秒24帧的电影放映水平。正因如此,在拍摄每秒24帧的电影时如果需要表现慢动作,也可以把相应的部分拍摄为每秒48帧。
每秒24帧电影看起来也许还行,但事实上其每一帧都会有模糊(blur),尤其是在快速运动的镜头中。如果电影镜头快速摇移,图像就会有抖动(judder)或者频闪(strobe)。而每秒48帧就可以摆脱这些问题,使得动作场景更加得流畅逼真。
对于看惯每秒24帧电影的观众而言,高帧率改良也许意义不大。但对那些才刚刚开始看电影的人来说,每秒48帧的高帧率电影具备更大的吸引力,他们将无法再接受每秒24帧电影中抖动的摇镜头和模糊的画面感,高帧率电影也能为院线提供理想的竞争力。
现在很多游戏都有高帧率模式,由于是网络游戏,高帧率模式一方面是对画面的要求很高,一方面的是对网络的要求很高,不会掉包,整个游戏体验更流畅,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历史
在早期的电影中,并没有建立标准的帧率。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放映机使用手摇而不是电机,所以电影的帧率也会随着手摇的频率而进行变化。彼得·杰克逊执导的霍比特人电影系列,以2012年12月上映的霍比特人:意外旅程为首部曲,使用每秒48格的高帧率拍摄并放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放映的高帧率电影。但是大部分的影院还是使用每秒24格的帧率放映此片。詹姆斯·卡梅隆宣布阿凡达续集可能会使用每秒48格高帧率拍摄,原本打算使用每秒60格高帧率拍摄,但他觉得每秒48格是最佳选择。李安执导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双子杀手使用每秒120格高帧率拍摄,为目前为止电影界的最高规格。
拥护与忧虑
拥护
许多观众认为高帧率(HFR)能有效改善目前三维电影画面亮度过低的缺点,并且使得动作场面更加清晰,高速动作的三维画面也比较不会让人头晕。
忧虑
另一些评论则认为高帧率会使得“电影感”消失。影评家抱怨三维+高帧率让影片看起来像是电动游戏、高清电视、现场演出或是廉价的自制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