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男,汉族,湖北蕲春人,1965年6月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1996年分别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学士、博士学位。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名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湖北省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计划入选者,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哲学与文化等。
主要贡献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重大和一般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主要研究成果曾荣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在海内外权威和重要报刊如《哲学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与文化》(台湾)等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有2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年鉴》索引、复印转载和摘编;在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高教社、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如《先秦道家哲学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软实力》、《中国文化讲义》、《教育哲学思想简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多种。
代表性论文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发展概念》,载《哲学研究》2014年第2期;
2.《蒙文通之道家、道教观评析》,载《哲学研究》2008年第2期;
3.《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新阐发》,载《哲学动态》1995年第4期;
4.《培育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载《人民日报(理论版)》2013年4月9日;
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民主监督思想的现代启示》,载《光明日报(理论版)》2015年11月17日;
6.《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义及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载《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5月17日;
7.《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小康社会建设》,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2期;
8.《价值自觉、价值自信与价值实践》,载《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4年9月全文转载;
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具备的十大意识》,载《思想理论教育》2016年第8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7年第3期;
10.《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历史意识》,载《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第8期;
11.《毛泽东人学思想略论》,载《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第1期全文转载;
12.《儒情与道情》,载《江汉论坛》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0年第11期全文转载;《中国哲学年鉴》2001年卷收录;
13.《论庄子的“道”“技”思想》,载《江汉论坛》2005年第5期;
14.《道家哲学的价值观初论》,载《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
15.《道家社会哲学思想略论》,载《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6.《道言论》,载《哲学与文化》(SCCI)(台湾辅仁大学)2001年第1期;
17.《先秦道家天人哲学论》,载《宗教哲学》(台湾)1999年第5期;
18.《先秦道家生死论》,载《中国文化月刊》(台湾东海大学)1999年第2期;
19.《重新审视晚年恩格斯的哲学思想》,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6年第2期;
20.《法权的尘世根基——马克思的\u003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u003e对黑格尔法哲学体系的批判路径》,载《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21.《马克思的人格思想与公民文化建设》,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22.《〈大宗师〉篇“真人说”要论》,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23.《有教无类 立德树人——孔子教育思想的伦理意蕴》,载《伦理学研究》2009年第5期;
24.《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载《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25.《从现代性论现代大学精神》,载《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年第5期;
26.《依托学科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14期;
27.《进德修业 服务社会》,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第8期;
28.《道言观与现代西方语言哲学》,载《中州学刊》1999年第4期;
29.《楚人精神 浪漫哲学——冯友兰道家思想研究疏解》,载《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30.《“避死以生”与“向死而生”》,载《甘肃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代表性著作
1.《教育哲学思想片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修订版,个人专著;
2.《先秦道家哲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个人专著;
3.《当代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探论》,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主编;
4.《科学社会主义新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主编;
5.《艺术文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版,主编;
6.《马克思主义哲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主编;
7.《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软实力》,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合著;
8.《回到文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解读》,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合著;
主要项目
1.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融合研究”,主持;
2.国家社科学基金“儒情与道情——中国传统情感哲学的现代化探索”(07BZX041),主持;
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全球化视野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出场的基础、路径与方法研究”(NCET-09-0629),主持;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关于新形势下大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研究”(13JF006),主持;
5.教育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项目”(20152S0161),主持;
6.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招标项目(2005-2006年)“构建和谐湖北与湖北十一五社会发展规划研究”,主持;
7.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招标项目(2003-2004年)“湖北文化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主持;
8.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防止利益冲突与党的纯洁性建设”(13ZD006),主持;
9.湖北省科技厅一般项目“科技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主持;
10.湖北省新闻出版社局公益出版项目“回到文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解读”,主持;
获奖记录
1.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4)。
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9)。
3.2014年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人物(2014)。
4.教育部“精彩一课”入选者(2007)。
5.国家精品课程《庄子的人生智慧》主讲人(2013)。
6.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2015)。
7.湖北省“教学名师”(2013)。
8.湖北省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2014)。
9.湖北省跨世纪青年学科带头人(1998)。
10.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负责人(2010);
11.湖北省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庄子导读》主讲人(2013);
12.湖北省“两课”教学优秀工作者(2005、2012);
13.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政府奖)(2012);
14.湖北省高等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10);
16.武汉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政府奖)(2009、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