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
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位于东经110°5′15″-110°17′30″,北纬25°26′20″-25°47′30″之间,地处灵川县西北部,与临桂县、龙胜县、兴安县接壤。保护区总面积约为391平方公里,成立于1982年,旨在保护水源涵养林。该地区属于中山地貌,最高点锅底塘顶海拔1722.4米,最低处220米,地形复杂多样。
地理位置
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位于灵川县西北部,与临桂县、龙胜县、兴安县相毗邻。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桂林市中心约35公里,交通便利,区内多个村庄可通过公路连接。
自然环境
气候条件
该区域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降水量2052毫米。由于地形复杂,区域内小气候差异显著,冬季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积雪现象。
土壤类型
保护区内的土壤主要由砂页岩发育而来,随着海拔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不同海拔高度对应的不同土壤类型,为多种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水文条件
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水系资源,主要溪流包括东江、西江和七都河,最终汇入青狮潭水库。该水库是漓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承担着灌溉、发电等多种功能。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8.3%,森林蓄积量达到164.7万立方米。地带性植被以壳斗科、茶科植物为主,其中包括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动物资源
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包含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如穿山甲、大鲵等。
管理状况
保护区管理站配备有专职人员,负责宣传教育工作,并动员群众参与护林活动。区内共有4个乡、14个村、135个村民小组,人口超过2.2万人。保护区通过发展林业生产和林副产品,提高了居民的人均收入。
经济发展
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和海洋山水源林保护区均为桂林市重要水源林保护区。两地共同构成了漓江上游及其支流的水源地带,对于保障漓江水量和水质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区内的林业资源丰富,林农依赖自然资源谋生,但也面临着过度开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开发小水电、扩大育林面积、调整产业结构等,以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