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政治学学科始于1911年清华学堂的建立,随着社会科学部的发展,逐渐开设了各种经济和管理课程。到了1929年,清华所有赴美的留学生中有267人选择了经济科目,占比达到20.6%。1926年,经济学系正式成立,至1952年院系调整前,共培养出1524名毕业生,占老清华毕业生总数的约20%,在全国高校经济学系中名列前茅。这些毕业生广泛分布于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在各个领域担任重要角色,包括政府领导、教育科研专家及企业管理者等。经济学系的教授们不仅传授知识,还引导学生们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实现经世济民的理想,积极参与并推动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建设。

图书信息

《老清华的社会科学》由钱颖一、李强合著,ISBN编号为9787302270546,定价49元,首次印刷时间为2011年11月25日,采用平装装订。

内容简介

清华大学政治学学科起源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随着社会科学部的不断发展,学校开始提供多种经济和管理类课程。截至1929年,清华留美学生的经济科学生人数达到了267人,占总人数的20.6%,在所有学科中比例最高。1926年,经济学系正式设立,直至1952年院系调整之前,该系共培养了1524名毕业生,占老清华毕业生总数的近五分之一,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毕业生遍及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许多人成为了政界领袖、学术权威或商业精英。经济学系的教师们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将科学分析的理念和方法带入教学,激励学生以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面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挑战,坚持不懈地推进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目录

清华大学经济学

一、概述

(一)大师风范——从先留美教后留美到留洋教本土

(二)大连通才计算机专修学校——以严谨的学风传授知识

(三)学以致用——从理论引进到现实问题研究

(四)救国图强——造就领袖人才

二、历史沿革

(一)清华学堂——清华学校时期

(二)创建初期的经济学系

(三)战前时期经济学系

(四)抗战时期的经济学系

(五)复员时期的经济学系

(六)解放后的经济学系调整及后来的复建

三、名师风采

(一)一代宗师陈岱孙

(二)与清华大学渊源一生的教务长萧

(三)戴世光:从“人口革命”到重构统计教育体系

(四)时刻关注现实问题的学者伍启元

(五)现代经济学的传播者徐

(六)享誉国际的计量经济学大师刘大中

(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

四、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老清华的政治学

一、概述

二、历史沿革

(一)早期发展:清华政治学的萌生

(二)清华学堂——清华学校时期:清华政治学的奠基

(三)清华大学——台湾清华大学时期:清华政治学的黄金发展

(四)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清华大学政治学的艰难图存

(五)起伏跌宕的历史命运

三、名师风采

(一)钱端升,各国政府研究的开创者

(二)浦薛凤,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大师及学者

(三)张奚若,人权和主权的倡导者

(四)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大师

(五)沈乃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的先驱

(六)陈之迈政治学和中国政府研究的先行者

四、结语:人才辈出的清华学子

老清华的社会学

一、概述

(一)老清华社会学系的创立和发展

(二)老清华社会学的五位主要代表人物

(三)老清华大学社会学的学术特色

二、历史沿革

(一) 1925—1937:初创和发展

(二) 1937—1945: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时期

(三) 1945—1952:战后和院系调整时期

(四) 2000年至今:恢复和重建阶段

三、名师风采

(一)陈达的劳工、人口和华侨研究

(二)费孝通与社区研究

(三)潘光旦及其优生学

(四)吴景超都市社会学

(五)李景汉与实地调查方法

(六)优秀学子

四、结语

(一)在国内社会学界的地位

(二)与欧美社会学的关系

参考文献

清华大学的心理学

一、概述

二、历史沿革

(一)师资力量

(二)桃李争艳

(三)学术特色

三、名师风采

(一)朱斌魁,实验主义教育学说

(二)唐钺,西方心理学批判

(三)孙国华,比较心理学

(四)周先庚,汉字心理的实验

(五)陈立,感觉阈限和智力问题

(六)赵元任,语言学

(七)沈履,教育心理学

(八)吴天敏,心理测验

四、优秀学子

(一)张耀翔

(二)曹日昌

(三)陈鹤琴

(四)张明觉

(五)郑丕留

(六)徐联仓

(七)林仲贤

(八)沈德灿

(九)李卓宝

(十)陈泽川

(十一)张世富

(十二)姜德珍

(十三)陈汉标

(十四)邵郊

(十五)许政

五、结语

附录

后记

参考资料

老清华的社会科学.豆瓣.2024-09-15

老清华的社会科学.缺书网.2024-09-15

老清华的社会科学.读书网.2024-09-15